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山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山問題」是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研究兒童認知發展時所設計出來的問題,可以用來觀察兒童到幾歲時才能擺脫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而能「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觀點來思考。三山問題中包括三座高低、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山的模型。首先要讓四至七歲的兒童分別從每一個角度觀察,使他能看到不同角度三座山之間的空間關係。然後由實驗者將一個玩偶娃娃放在與兒童相對的山的那一邊,隨後出示不同角度山景的十張照片,並問兒童:「娃娃看到的山是什麼樣子」。研究結果發現:七歲以下兒童所指認的山景照片,幾乎都是從他自身角度所見的山景,而不是從娃娃所在的角度所見的山景。因此,皮亞傑認為七歲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地高起的部分。如:「高山」、「青山」、「山峰」、「山丘」、「山岳」、「山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問答」、「請問」、「問路」、「發問」。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問訊」。
審訊。如:「審問」、「問案」。
責備。如:「責問」、「興師問罪」。
干涉。如:「不聞不問」、「我的事請你不要過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額。如:「文身雕題」。
標識、寫在上面。如:「題字」、「題識」、「題名」、「題詩」。
詩歌、文章、演講等所標立的名目。如:「文題」、「詩題」、「標題」。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條目。如:「試題」、「考題」、「選擇題」、「問答題」。
評論。如:「品題」、「題評」。
題目:A>指試題。如:「這次考試題目困難嗎?」B>指詩歌、文章的名目。如:「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
量詞。用於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態的嚴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討論,或尚待解決者。如:「犯罪問題」、「公害問題」。
2.考試時的題目。如:「期末考的問題出得太偏僻了。」
三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東海中仙人所居住的三座山。參見「三神山」條。宋.蘇軾〈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2.山名。位於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上有三座山峰,晉太康中王濬伐吳,自牛渚順流鼓棹,造三山,即此。
3.福州市的別名。參見「福州市」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