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指漢族的語言及文字。
中文檢字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檢字法又稱查字法。狹義的用法,係與排字法對舉,其義是指自一群排比有序的字集或字群中,查檢所需要之特定的字、詞或短語的方法。
  廣義的用法,也稱排檢字法,其義係指按一定規則將一群雜亂無章的文字,排列成具有井然有序的系統,以便於檢索的一種方法。因此廣義的檢字法,不但包括狹義的檢字法在內,同時也包括排字法在內。
  檢字法(狹義的)與排字法兩者的關係,可說是一事物的兩面,自字集編排角度看稱為排字法,自字集使用角度看稱為檢字法。檢字法的功用,主要用於目錄、索引、字典、辭典、類書和百科全書的編排組織和檢索。
  檢字法既是伴隨文字排檢需要而產生,因此它與文字特性間具有...
中文詞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存在電腦內的中文詞表,以詞為單位進行加工並提供使用規範。可分為適用於各行各業多數用戶的基本中文詞庫,和特定專業用戶適用的專業中文詞庫。
中文字元產生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供中文字顯示、列印用的字形產生器。因中文字筆畫多,字形繁複,故在顯示、列印時多用點陣組成字形。每個中文字形點陣資料,一般儲存在儲存器內,需顯示或列印時從中讀取即可。此外,亦有使用線段法、字模法等產生中文字,但僅適用於專用系統,或僅需少量中文字時使用。
中文字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資訊處理系統的主要構件之一。組成一個中文字庫的方法不只一種,目前較為普遍使用者為「點陣法」與「向量法」。點陣法為將一方塊字劃分成二維平面上的若干不連續點陣。有點的地方以二進制1表示,無點的地方以二進制0表示。再依序將所有中文字集的圖形二進制點陣送入儲存器(或磁盤、磁帶、ROM等)中保存即為中文字庫。字庫中每個中文點陣資訊位址碼,一般習稱為「內部碼」。輸出漢字時,只需給予內部碼即可調出相對應之漢字。向量法在字庫中儲存的不是點陣訊息,而是該漢字的坐標向量。此法優點為字庫所占之儲存量小,但相對應的漢字輸出設備的速度則較低。
中文輸入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使用者自鍵盤輸入一中文字時,其所輸入的字碼組合,稱為輸入碼,又稱外碼(external code)。因為中文不是拼音的文字,而且字數繁多,如何有效地利用鍵盤上有限的幾十個鍵來輸入成千上萬的中文字,便成為資訊中文化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由於投入這方面研究的人士頗多,因而研發出許多種中文輸入法,這些中文輸入法用來輸入的字根或注音符號就是中文輸入碼。
  最常見的中文輸入法有倉頡輸入法、注音符號輸入法、以及大易輸入法等。倉頡輸入法是由朱邦復先生所創,是依據中文之結構及組字原理,歸納出二十四個基本字根,和六十個輔助字形;倉頡輸入法的取碼規則是按字形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外而內的順序取碼。...
分解中文字為字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字形編碼設計中,依既定規則將中文字集中的元素拆分,提取所需的字根(部件)作為編碼基本單元的過程。
中文大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大辭典〕共計10冊,於民國62年(1973)由中華學術院負責編輯,收錄單字包括正字、異體、古字、略字及俗字、後起字,其來源以〔康熙字典〕為主,並參考爾雅、方言、說文、廣韻等古代字書。所收辭彙以成語、術語、格言、疊字、詩詞曲語、人名、地名、職官名、年號、書名、動植物名、及名物制度等為主,其來源主要是經史子集歷代文獻,並參考著名的類書和辭典。
  正文編排原則上按〔康熙字典〕部首分類,同部首各字先分筆畫少多,再依字形起筆之點、橫、直、撇為序排列,各單字所屬辭彙的排列方式亦按筆畫少多及字形起筆順序。單字之解釋,主要在說明其構造與本意、各種訓義之淵源、形音義之相互關係、及其疑義異說...
中文輸入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用電腦處理資料,而將中文字形輸入電腦的方法。如注音輸入法、倉頡輸入法、簡易輸入法及大易輸入法等。
中文電腦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電腦系統是指利用電腦來處理中文資料,亦即使用者能利用電腦針對中文資訊做資料輸入、輸出、運算及交換等事項。但由於我國文字的特殊性質,造成了中文系統的複雜與紛歧。大體而言中文電腦系統的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是民國69年(1980)以前,中文只能由鍵盤輸入、螢幕顯示及列印,但速度緩慢,第2階段為70至71年,此時定義了介面及通信協定,並朝內碼通用性而努力;第3階段為72年至73年,隨著各種內碼的公佈及硬體價格下降,使此階段致力於中文電腦間連線及開發中文軟體;第4階段為74年以後,中文電腦已逐漸趕上英文,並發展工作站、桌上型系統等產品。中文系統可分為幾方面討論:
  (一)輸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