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64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仁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仁心的君主。《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元.施惠《幽閨記》第四齣:「見說仁君遷都避,紛紛從者如歸市。」
2.對有聲望、地位者的尊稱。《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仁君忽一匹夫,於德何損?而遠辱手筆,追路相尋,誠足愧也。」《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乃使仁君翻然自絕,以是忿忿,懷慚反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厚善良的德行。如:「仁愛」、「仁政」、「仁人君子」、「仁心仁術」、「仁至義盡」。
果核中的種子。如:「杏仁」、「果仁」、「花生仁」、「核桃仁」。
有感覺、知覺的。如:「麻木不仁」。
養精蓄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休養生息,秣馬厲兵辨似: 「養精蓄銳」及「休養生息」都有調養休息,蓄備精力意思。 「養精蓄銳」用在準備征伐、比賽之前;「休養生息」用在遭遇災變之後。 養精蓄銳 休養生息 辨似例句 ○ ㄨ 比賽之前,所有的隊員都~,準備在球場上大展身手。 ㄨ ○ 凡是仁君必定會考慮到戰後~的重要。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翻譯4 近義5 反義6 造句 釋義賢才被埋沒,不見知於時。 出處唐書狄仁傑傳:「閻立本召訊,異其才,曰:『仲尼曰: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也』」。 翻譯閻立本接見狄仁傑,對其才華感到驚異,說:「孔子說觀察一個人犯錯的原因即可推知他是否是個有仁德的人,你就像是被埋沒在大海中為被人拾取的明珠啊!」 近義懷才不遇 卞和泣壁 反義棄瑕錄用 兼容並蓄 蛟龍得水.............. 造句他的專業知識豐富,卻未被錄用,真令人有滄海遺珠之憾。
苛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苛的要求。《福惠全書.卷八.錢穀部.米色刁難》:「因改官收官兌,無處苛求糧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真宗也是個仁君,見裴習已死,便自不欲苛求,即批准了表章。」
暴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仁君
表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臣子上君主的奏章。《三國演義》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真宗也是個仁君,見裴習已死,便自不欲苛求,即批准了表章。」
以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此。《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乃使仁君,翻然自絕,以是忿忿,懷慚反側。」《文選.陸機.歎逝賦.序》:「或所曾共遊一塗,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盡,以是思哀。」
度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器量、胸襟。《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袁紹》:「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仁君度數弘廣,綽然有餘,當以大包小,以優容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