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32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伊索寓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古代歐洲一種諷刺文學,寓人生哲學於小故事中。相傳為希臘人伊索所作,結集遠古以來流行的傳說,加以修正而成,後人續有增加。故事敘述簡潔,每含有道德教訓,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用於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那個人」。如:「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助詞。無義。如:「創業伊始」。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繩。如:「繩索」、「鋼索」、「麻索」、「鐵索」。
尋找。如:「摸索」、「探索」。
要求。如:「索價」、「索求」、「強索」、「索取」。
毫無。如:「索然無味」。
孤獨的、疏離的。如:「離群索居」。
索性:率直、直接了當。如:「咱們索性就先走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住。如:「寓居」、「寄寓」。
住所。如:「公寓」、「寓所」、「張寓」。
寄託。如:「寓言」、「寓意深遠」、「寓教於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寓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淺近假託的故事或用擬人手法,表達某種哲理的文學。常含有訓誨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臘的伊索寓言
伊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約西元前619~前564)希臘寓言作家。相傳形體殘廢,初為奴隸,曾在各地流浪,後始取得希臘公民資格。所著《伊索寓言》,流傳迄今,有名於世。
殺雞取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雞殺了,取出腹中的蛋。比喻為貪圖眼前的好處而斷絕了長遠的利益。典出《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雞》。 △「竭澤而漁」
狼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敘述一個放羊的小孩,常用「狼來了!」欺騙在山坡下休息的農夫上山趕狼。後來狼真的來了,放羊的小孩高喊:「狼來了!」卻再也沒有人相信他的話。後用「狼來了」比喻謊言。如:「這次網路傳出來的消息,到底是確有其事呢,還是又是一次狼來了,讓大家窮緊張?」
披著羊皮的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敘述一匹狼披著羊皮,混入羊群中偷羊。後比喻偽善者。如:「他以替災民募款為由,四處詐騙錢財,實在是隻披著羊皮的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