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7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在下者對己見的謙詞。《文選.曹植.求自試表》:「伏見所以行軍用兵之勢,可謂神妙矣。」《文選.張悛.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伏見吳平之初,明詔追錄先賢,欲封其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拜會、訪問。如:「拜見」。
會面。如:「接見」、「見客」。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轉舵」、「見光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是自己。如「請勿見怪」表示「請不要怪罪我」、「敬請見諒」表示「請原諒我」。
顯露、顯出。通「現」。如:「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趴著。如:「伏案」、「伏地挺身」。
屈服。如:「伏罪」、「伏法」。
隱藏。如:「伏兵」、「潛伏」、「伏筆」、「埋伏」、「晝伏夜出」。
低下去。如:「起伏不定」、「此起彼伏」。
伏天:盛夏之日。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三十日內,稱為「伏天」。前十日為「初伏」,中十日為「中伏」,末十日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為夏季最熱的時期。或稱為「伏日」。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白居易〈策林一.策頭〉(據《全唐文.卷六七○.白居易》引)1>臣伏見漢成帝以朱雲廷辱張禹,令持下殿,雲攀檻,檻折,成帝容之。後嘗理檻,帝命勿易,以旌直臣。臣每覽漢史至此,未嘗不三復而歎息也。……是則陛下納諫之旨,遠出於漢朝;微臣獻言之罪,不虞於折檻矣。況清問之下,條對之中,苟言有可觀,策有可取;陛下必光揚其名氏,優崇其爵秩:與夫勿易折檻,以旌直臣之意,又相萬也。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2>陛下納諫之旨乎?殫3>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詞4>,昧死5>上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 (2) 副:符合、相稱。 (3) 殫:音...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ǒu dào釋義︰猶「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 01.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右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02.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卷四五.諸儒學案上三.布政陳克庵先生選》:「由張東白之事觀之,非平日安貧守道之意,徹乎表裡,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情投意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馮衍〈與陰就書〉(據《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馮衍列傳.馮衍》李賢注引)衍聞神龍驤首1>,幽雲景蒸,明聖修德,志士思名。是以意同情合,聲比2>(則)〔相〕應也。伏見君侯忠孝之性,慈仁殷勤,論議周密,思慮深遠。顧以微賤,數蒙聖恩,被侯大惠。衍年老被病,恐一旦無祿,命先犬馬,懷抱不報,齎恨入冥,思剖肝膽,有以塞責。方今天下安定,四海咸服,蒙恩更生之臣,無所效其死力。側聞東平、山陽王壯當之國,擇除官屬,衍不自量,願侯白以衍備門衛。 〔注解〕 (1) 驤首:抬頭,比喻意氣軒昂。驤,音ㄒ|ㄤ,仰起。 (2) 比:音ㄅ|ˋ,和諧。
殫心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白居易〈策林一.策頭〉(據《全唐文.卷六七○.白居易》引)1>臣伏見漢成帝以朱雲廷辱張禹,令持下殿,雲攀檻,檻折,成帝容之。後嘗理檻,帝命勿易,以旌直臣。臣每覽漢史至此,未嘗不三復而歎息也。……是則陛下納諫之旨,遠出於漢朝;微臣獻言之罪,不虞於折檻矣。況清問之下,條對之中,苟言有可觀,策有可取;陛下必光揚其名氏,優崇其爵秩:與夫勿易折檻,以旌直臣之意,又相萬也。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2>陛下納諫之旨乎?殫3>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詞4>,昧死5>上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 ...
鐘鳴漏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夜半鐘響,計時的沙漏或水漏已殘。指深夜。漢.崔寔〈政論〉:「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比喻殘年、晚年。「鐘」文獻異文作「鍾」。《魏書.卷五五.游明根傳》:「臣桑榆之年,鍾鳴漏盡,蒙陛下之澤,首領獲全。」《隋書.卷六二.柳彧傳》:「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干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鍾鳴漏盡。」
指日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