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俊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德。《書經.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也作「峻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出、出眾。如:「俊傑」、「俊彥」、「青年才俊」。
容貌秀美。如:「俊俏」、「俊美」、「長得俊」、「英俊瀟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保護。如:「庇護」、「庇佑」。《文選.陸倕.石闕銘》:「克明俊德,大庇生民。」《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應瑒詩》:「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
平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別清楚。《書經.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也作「便章」、「辨章」、「辯章」。
九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族一辭始見於〔尚書.堯典〕;經文為:「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由此可以看出帝堯的治國理念,重視道德教化;從正己修身做起,以明德為修身之本,能明德才能與近親族人和睦相處,再推及全國百姓,寰宇萬邦,呈現各國和平共處、萬民歸心的昇平景象。在從個體通往群體的過程中,親九族是重要的步驟。
  「九族」的涵義,漢代儒家學者有二種解說:一是〔今文尚書〕學者夏侯氏、歐陽生,認為九族是異姓親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是〔古文尚書〕學者馬融、鄭玄,認為九族是同姓親族,從己身起算,上至高祖,千及玄孫,即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孫、曾孫、玄...
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能夠明識賢才。《書經.堯典》:「克明俊德。」唐.孔穎達.正義:「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文選.陸機.石闕銘》:「克明俊德,大庇生民,其揆一也。」
峻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德。《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也作「俊德」。
大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大護庇。《左傳.昭公元年》:「子盍亦遠績禹公,而大庇民乎?」《文選.陸倕.石闕銘》:「克明俊德,大庇生民,其揆一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