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7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傳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科舉時代殿試後宣讀皇帝詔命唱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黃、何、方、樂四人自去傳臚,何澄是二甲,選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七回:「傳臚那日,荀玫殿在二甲,王惠殿在三甲,都授了工部主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授、教授。如:「薪傳」、「傳授」、「傳教士」。
轉交、遞送。如:「傳遞」、「傳球」、「傳話」、「傳送」。
散布、輾轉流布。如:「傳播」、「流傳」、「傳染」。
命令人來。如:「傳訊」、「傳喚」、「傳人問話」。
引導。如:「傳電」、「傳熱」。
表達。如:「傳神」、「眉目傳情」。
傳奇:A>離奇而超乎尋常。如:「傳奇人物」、「傳奇故事」。B>唐朝小說以傳奇為名,後人則泛稱唐人文言小說及模仿其體例的作品為「傳奇」。C>宋元戲文、諸宮調,以及元人雜劇常取材自唐人傳奇,故泛稱此類敷演故事的作品為「傳奇」。D>明、清時代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稱為「傳奇」,以別於北方雜劇。每本大致為四十齣,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為著名作品。
解釋經義的文字、書籍。如:「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毛詩詁訓傳」。
記載某人生平事蹟的文字。如:「自傳」、「傳記」、「烈女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皮膚。《說文解字.肉部》:「臚,皮也。」
2.上腹部。《廣韻.平聲.魚韻》:「臚,腹前曰臚。」漢.史游《急就篇》卷四:「寒氣泄注腹臚脹。」唐.柳宗元〈志從父弟宗直殯〉:「得上氣病,臚脹奔逆。」
陳列。《廣韻.平聲.魚韻》:「臚,陳序也。」《史記.卷一五.六國年表》:「臚於郊祀。」
流傳的、傳述的。《國語.晉語六》:「風聽臚言於市。」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一齣:「今淮揚危急,便著安撫杜寶前去迎敵,不可有遲。其傳臚一事,待干戈寧輯,偃武修文。可諭知多士。」
春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佳音。《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燦若三場滿志,正是專聽春雷第一聲。果然金榜題名,傳臚三甲。」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呈皇帝御覽,欽定名次。進士分為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又稱傳臚),其他七名列入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考生是不論年齡,全都以「童生」稱之。但分「已冠」(十六歲以上)、「未冠」(十五歲以下)兩個層級出題。 科舉的出題全部皆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從南宋開始被稱為“四書”,是科舉考試的依據。 漢武帝時設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也意味著經學的研究方向只限於大全之內,而不可標新立異之說。在絕對統一的墨守一經之模式之下,士人對諸經...
鹵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皇帝出行時的儀從和警衛。後亦泛稱一般官員的儀仗。漢.蔡邕〈獨斷下〉:「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羽林衛士擺列在午門外,鹵簿全副設了,用的傳臚的儀制,各官都在午門外候著。」也作「鹵部」。
授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授予職位。《南齊書.卷三.武帝本紀》:「公卿已下各舉所知,隨才授職。」《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安公子傳臚下來,授職用了編修。」
黃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宜辦事的好日子。元.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一齣:「黃道日,傳臚祇侯,眾多官在殿頭,把瓊林宴備久。」也稱為「黃道吉日」。
午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日皇城的正門。為群臣待朝候旨的地方。明.葉憲祖《易水寒》第四折:「開著午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到了初六日五鼓,羽林衛士擺列在午門外,鹵簿全副設了,用的傳臚的儀制,各官都在午門外候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