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勒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繩索或口罩等物套住嘴,使之不能發聲。《三國演義》第三○回:「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望烏巢進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嚼口的馬絡頭。如:「鞍勒」。
收住韁繩。如:「懸崖勒馬」。
強制。如:「勒索」、「勒戒」、「勒令退學」。
刻識、作記號。如:「勒石」、「勒碑」。
用繩子、皮帶等綑綁或套牢後,再用力拉緊。如:「勒死」、「勒緊褲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如:「口腔」、「張口」、「閉口」、「守口如瓶」。
器物納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槍口」。
內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門口」、「關口」。
刀鋒、劍鋒。如:「刀口」、「劍口」。
物體破裂處。如:「傷口」、「裂口」、「決口」。
量詞:A>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B>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如:「三口豬」。C>用於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銜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行軍襲敵時,令軍士把箸橫銜在口中,以防喧譁,稱為「銜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三國演義》第三○回:「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