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50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勒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勒溫(1890~1947)出生於普魯士,原是德國心理學家;出生於莫吉諾(Mogilno),卒於美國麻塞諸塞州。一九一四年主修心理學在柏林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指導教授正是著名的完形心理學家柯勒(W. Köhler, 1887~1967)。一九三三年移居美國。勒溫先後就讀於福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Munich)、柏林大學(University of Berlin),並於柏林大學獲取哲學博士學位。一九二一年,他擔任心理研究院(Psychological Institute)助理;自一九二一年起,他擔任柏林大學講師、心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嚼口的馬絡頭。如:「鞍勒」。
收住韁繩。如:「懸崖勒馬」。
強制。如:「勒索」、「勒戒」、「勒令退學」。
刻識、作記號。如:「勒石」、「勒碑」。
用繩子、皮帶等綑綁或套牢後,再用力拉緊。如:「勒死」、「勒緊褲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冷不熱。如:「溫水」、「溫暖」、「溫帶地區」。
冷熱的程度。如:「水溫」、「氣溫」、「體溫」、「溫度」。
柔和、安詳。如:「溫柔」、「溫情」、「溫順」、「溫和」。
稍微加熱。如:「溫酒」、「把牛奶溫一下。」
複習。如:「溫習」、「溫書」、「溫故而知新」。
組織變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不相同時,將會引起激烈情緒與反抗。拒絕干涉:有些組織成員不想被控制。 變革步驟  最早的過程理論是勒溫(Lewin,1951)的力量領域發展模式(Force-Field Model)將過程分為「解凍、變革、再結凍」三步驟,其中三項步驟皆是關鍵,缺一不可:(註一)解凍:了解施行改革的必要。(缺乏:導致強力反彈或冷漠)變革:尋找新方法與策略解決問題。(缺乏:導致新方案脆弱)再結凍:確立新方法並執行。(缺乏:回復變革前狀態)  另外一種理論描述組織中的人們如何反應加諸其在身上的變革(Jick, 1993; Woodward&...
貧窮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資本主義結構下系統性再製貧窮的次文化。由美國人類學家Oscar Lewis於西元1959年的著作《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所提出,依據其於墨西哥貧民區的民族誌研究所指出,貧窮的孩童其世界觀中的無助、依賴、無所認同、自尊心薄弱等令其持續處於貧窮狀況,而沒有形成階級認同。此概念後來遭受學者如Carol Stack的批評,其認為貧窮文化是政治的語言,事實上結構性的因素比文化更能解釋貧窮問題。
教師管教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多諾等人依勒溫的分類,將教師的教室管教行為主分為以下三類:1. 民主型(democratic):此類型教師能與學生打成一片,誘導學生而不予強制;給予學生個別的注意與關懷;上課時積極鼓勵學生發問及表達個人的意見,盡量做到全班參與。結果發現學生學習興趣高昂、自律性佳,班級氣氛和樂融洽。民主不只是一種政治上的理想,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教室中,以民主信念為基礎來引導、管教學生,才是正確的途徑。自由不是放縱、耽溺鬆散,民主也不是毫無紀律,而是一種共同分擔責任的精神。2. 權威型(authoritarian):此類型教師強調權力、...
模型的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的,使之更易懂。當弗洛依德使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觀念時,是將之用來描述人類各種交互行為過程的模型。勒溫則是以相同方式運用「生活空間」概念的。對勒溫來說,生活空間就像一幅畫,顯示任何特定時間對個人所產生的許多影響。此種用法,生活空間就是一個模型,簡化了原本可能非常複雜的情況。(註1) 運用運用模型涉及顯示某種東西如何像其他的東西,理論與模型相反,是試圖描述在複雜現象下的所有過程。例如增強作用理論,試圖解釋學習發生的理由。它並不想顯示學習「像」什麼,...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