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6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卬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勢高而乾燥。《新唐書.卷一九一.忠義傳上.安金藏傳》:「地本卬燥,泉忽湧流廬之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的、缺少水分的。如:「乾燥」、「燥熱」、「天乾物燥」。
枯燥:乾枯沒有水分,引申為沒有生氣、趣味。
切成細碎的肉。如:「肉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情緒激厲。《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唐.李善.注:「自卬,激厲也。」
2.抬起。通「昂」。唐.柳宗元〈蝜蝂傳〉:「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
3.物價高漲。通「昂」。《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萬物卬貴,過平一錢,則以平賈賣與民。」
表第一人稱,我。漢.毛亨.傳:「卬,我也。」《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1.仰仗。《說文解字.匕部》:「卬,望也,欲有所庶及也。」《荀子.議兵》:「上足卬則下可用也,上不卬則下不可用也。」
2.仰慕、仰望。通「仰」。《詩經.大雅.雲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楚辭.宋玉.九辯》:「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極明。」
3.向上。《漢書.卷四九.鼂錯傳》:「雖然,兵,凶器也;戰,危事也。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