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3.3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對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主政治趨於成熟後,對執政黨的政策、措施等加以批評,在立法時表示反對意見,或阻礙、破壞,使執政黨失敗,而以合法的、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治權力的政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如:「對錯不分」、「答對了。」、「你說的話是對的。」
正常。如:「氣氛不對」、「神色不對」。
相反的一方。如:「對方」、「對手」、「對岸」。
搭配、相配。如:「登對」、「門當戶對」。
平分成兩份。如:「對半」、「對分」、「對切」。
成雙的。如:「對筆」、「對聯」、「對偶」、「出雙入對」。
答話、回答。如:「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讓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對獎」、「對號入座」。
比照。如:「對照」、「校對」、「核對」、「查對」、「比對指紋」。
調整使合於一定標準。如:「對光」、「對焦」、「對準」、「對好距離」。
相合、適合。如:「對味」、「對症下藥」、「文不對題」。
看待。如:「對待」、「對事不對人」。
向著、朝著。如:「面對面」、「對著天空」。
介詞。後面接對象、處所、範圍。A>表示對象。如:「對人誠懇」、「對牛彈琴」、「他對你說什麼?」。B>表示處所。如:「我對這裡不太熟悉。」C>表示範圍。如:「他對太空科學很有研究。」
量詞。用於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兩對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合同志所組成的有理想、有組織的團體。如:「政黨」、「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
為私利而結成的團體。如:「朋黨」、「結黨營私」、「狐群狗黨」。
偏袒、偏私。如:「黨同伐異」。
反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贊成。如:「由於可行性不高,眾人都反對他所提出的方案。」
2.一種對偶修辭法。指情況相反,而意趨相合。如漢王粲〈登樓賦〉的「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一句,鍾儀、莊舄處境不同,而同思故鄉。
威權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而是由統治者刻意扶植創造的「假」社會團體。這種社會團體模式普遍存在於台灣戒嚴時期,當時雖然存在著反對黨,但這些反對黨僅是作為政府刻意營造政體民主的工具,而並不具有實質政治影響力,不過,威權政府只限制在政治方面的活動,對於非政治性的生活活動干預程度較低。(註1) 特色和區別威權主義興盛於1960~1980冷戰年代的東亞以及東南亞,當時的政治菁英主張,由威權政府領導國家經濟會比民主政體的自由政策來得有效。一、 威權體制下,獨裁者僅要求政治權力能夠長...
不信任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任內閣制中,國會為迫使內閣去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西元一八四一年,起源於英國。凡採取內閣制的國家,當國會反對內閣的政策時,即可提出不信任案,採行不信任投票。如果此案通過,內閣即須總辭,或由元首解散國會,重新改組,以訴諸選民公決。此乃反對黨制衡執政黨最有效的方法。
美麗島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49年11月,雷震創刊<自由中國>後,結合國民黨內的開明派和黨外的自由主義者,不斷宣揚反對黨的理念,抨擊國民黨一黨專政,並和台灣的反對派結合,推動不分省籍的反對黨運動。1960年正逢縣市長與省議員選舉,促組黨運動進入高潮。3月在省議員璇舉前夕,由李萬居、高玉樹、郭雨新、吳三連等人召開選舉座談會,雷震及中國青年黨的夏濤聲、民社黨的蔣勻田皆出席。地方選舉挫敗後,5月18日無黨籍人士及民、青兩黨召開檢討會,主張散民、青兩黨,和台灣民主人士共...
極權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政治制度。指國家對社會有絕對權威,並盡可能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各種面向。與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不同的是,威權主義通常指一個集權的個人獨裁者、軍事單位或其他政治菁英所組成的政權,極權主義則實質控制社會中的經濟、思想、教育、藝術、公民道德等全部面向。極權主義代表政權包括希特勒政權、墨索里尼政權、史達林政權、毛澤東政權、北朝鮮金氏政權等。
黑衫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西斯政權所成立的政黨武裝部隊。主要目的在於打擊反對黨勢力。因其隊員均著黑色制服,故稱為「黑衫隊」。最著名的黑衫隊,為西元一九一九年墨索里尼義大利法西斯黨所成立的戰鬥隊,及一九二五年希特勒德國納粹黨的黨衛軍。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