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召集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施動員、臨時、教育、勤務、點閱等召集時,對後備軍人及國民兵發出的召集命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如:「命令」、「奉令」、「朝令夕改」、「明令規定」。
使。如:「令我難以忘懷!」、「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敬稱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時節。如:「月令」、「時令」、「夏令衛生」、「冬令救濟」。
美。如:「令名」、「令譽」。
古典詞、曲中小令的簡稱。如:「如夢令」、「調笑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之使來。如:「電召」、「召喚」、「召見」、「召開」、「號召」、「召集」、「徵召」、「應召」。
招致。如:「召禍」。
周時的諸侯國。如:「召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集會」、「集合」、「集資」、「聚集」、「收集」、「集思廣益」。
市場。如:「趕集」、「市集」。
輯錄式的出版品或影片。如:「詩集」、「文集」、「影集」。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詩文詞曲等著作。如:「集部」、「經、史、子、集」。
量詞。用於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這一套兒童故事書總共有三十集。」
召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知人們聚集起來。《魏書.卷六四.列傳.張彝》:「文明太后雅尚恭謹,因會次見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責之。」《三國演義》第三回:「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
2.軍事上為作戰、補給、訓練、演習、輔助戰時勤務,以及點驗或校閱等的需要,而實行的常備兵預備役、補充兵預備役與國民兵役等之集中。我國兵役法第三十八條中將召集區分為動員召集、臨時召集、教育召集、勤務召集、點閱召集五種。
徵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召集。《後漢書.卷二六.韋彪傳》:「徵集名儒,大定其制。」
2.及齡男子經徵兵檢查合格中籤者,縣(市)政府填發徵集令,限其準時到達指定地點報到入營,稱為「徵集」。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