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8.86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台灣鉤吻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m (Jordan & Oshima, 1919)
身體紡錘形且側扁。口大、為端位,可達眼睛後緣的下方;上顎口緣由前上顎骨和上顎骨所組成,上顎骨較寬,後緣蓋及下頜骨;雄魚口裂更大,上下頜稍具鉤形。體被細小的圓鱗,頭部則不被鱗片。背鰭單一,軟條數12-15;背鰭稍後方有一脂鰭;臀鰭軟條數11;腹鰭具腋突;尾鰭叉形。背部黑青綠色,腹部銀白,體側中央有9個橢圓形雲紋斑點,終生不褪,側線上方散佈約10-30個小黑點。本種和日本、韓國及中國東北地方所產的櫻鱒Oncorhynchus masou極為相似,因此認為本種是台灣特有的亞種而尚未至種的層級。
本種是本省特有亞種,僅產於大甲溪上游環山村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溪流。目前只有在嚴格保護的七家灣溪部份流域中才可見到少數族群。
陸封型魚種。原本為溫帶冷水性魚類,適宜生活的水溫在15℃以下,推論是冰河時期遺留在台灣高山溪流的特殊魚種。性兇猛,以水生昆蟲及小魚等為食。活時呈半透明,死後即呈乳白色。以小魚、甲類類及浮游動物為食。
屬於國寶級的珍稀魚種,是受保育的種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鮭目(Order Salmoniformes)
原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rotacanthopterygii)
鮭科(Family Salmonidae),Salmoni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狀彎曲,末端尖尖的東西。如:「鉤針」、「魚鉤」、「衣鉤」、「掛鉤」、「鷹鉤鼻」、「月如鉤」。
一種末端彎曲的書寫筆法。如:「豎鉤」、「橫折鉤」。
編織。如:「鉤毛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彎曲的地方。如:「河灣」、「水灣」。
海岸彎曲可停船的地方。如:「海灣」、「港灣」、「廣州灣」、「料羅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脣、口邊。如:「接吻」、「脣吻之間」。
用嘴脣接觸。如:「吻別」、「吻臉頰」。
說話的語氣態度。如:「口吻」。
吻合:比喻事物相切合。如:「今天這場球賽的結果與他預測的相吻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臺」。
古代的第一人稱稱代詞。即「我」。
喜悅。通「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名。種類多,魚鱗細小,口大齒利,鱗後有一小黑斑,背呈藍色,腹呈白色,身體最長的有二尺多。為冷水性魚種。
鉤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胡蔓藤科胡蔓藤屬,常綠繞纏灌木。產於大陸地區雲南、廣東、福建一帶,印度亦有生產。平滑無毛,樹皮栓質。葉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淡黃色,萼呈卵形,花冠為漏斗狀,內面有斑點。蒴果膨大,內含種子。根及葉含劇毒,可治神經痛、氣喘、百日咳。也稱為「胡蔓藤」、「胡蔓草」、「相思草」、「野葛」。
2.形狀鉤曲的鳥嘴,如鷹、鷲等的嘴。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