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4.21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唯物史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唯物史觀為馬克思(Karl Marx)對歷史發展的看法,在他看來,社會和政治變革乃是生產和交換方式發生變化的結果。也譯作「歷史唯物論」。
唯物史觀(historical material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道觀:道教的寺廟。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只有。如:「唯一」、「唯有」、「唯獨」。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如:「唯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訪求。如:「物色」。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物理:A>事物之理。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時事、事蹟。如:「歷史」、「通史」、「正史」、「近代史」。
記載過往事蹟的書籍。如:「史記」、「元史」、「清史稿」、「二十五史」。
古代掌管文書和記事等的官吏。如:「史官」、「太史」。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歷史、地理、政書等著作。如:「史部」、「經、史、子、集」。
姓。
馬克思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的哲學主要只是黑格爾哲學的照抄。認為「經濟史觀」並非「經濟動因歷史觀」,也非像馬克思本人所認為的「唯物史觀」。 著作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作如下:德意志意識形態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共產黨宣言(1848年)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年)資本論(1867年)法蘭西內戰(1871年)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 參看西方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 外部連接馬克思主義文庫Chinaworker 中文捍衛馬克思主義
共產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中葉由馬克斯、恩格斯所發展起來的思想體系。為廣義之社會主義的一派。其基本理論為唯物史觀、階級鬥爭,且以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財產制為號召。今亦用於指任何由共產黨所統治的社會或社會集團。[例]共產主義原是針對工業高度發達國家貧富懸殊的情況而發展出來的。
經濟史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認為物質條件是影響社會變遷主要因素的思想;一般稱為「唯物史觀」。
2.書名,美國經濟學者塞利格曼(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西元1861~1939)於1902年出版《經濟史觀》(The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一書,以經濟史觀詮釋馬克思學說。該書由陳石孚翻譯為中文,1920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國最早專門介紹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專書之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