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0.24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方會集。唐.張九齡〈荔枝賦〉:「華軒洞開,嘉賓四會。」《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六祖隱於四會獵人中,常吃肉邊菜,請問肉鍋裡煮的菜算葷算素?」
四會(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會是大陸地區掃盲教育質量標準要求,也是測驗掃盲學員脫盲合格與否的主要手段。一九七八年國務院在〔關於掃除文盲的指示〕中規定:城市工礦區脫盲標準為應識二十宇,達到「四會」。四會是指會讀、會寫、會講、會用。
  會讀:指學員學完掃盲(識字)課本,對課文中的一千五百個(幹部、職工二千個)常用漢字,能夠比較準確地讀出字音。
  會寫:指學完掃盲(識字)課本的學員,對課文中的一千五百個(幹部、職工二千個)常用漢字,能夠按照基本筆畫和筆順比較正確地書寫出字形。
  會講:指學完掃盲(識字)課本的學員,對課文中的一千五百個(幹部、職工二千個)常用漢字,能夠比較正確地講出字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張冠李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答人底話頭,味之卻真有不可思議道理在。其時又有「張公帽兒李公戴」,至今相傳又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之諺,疑亦是此意耳。後世行市語有「張三李四」,皆非漫然無本。「魯酒薄,邯鄲圍」「罪生甲,旤歸乙」,事機莫測,曷足怪乎!諸老先生乃謂皆是亂說,然則聖人何以擇言於芻蕘。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參考資料〕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棳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以戴之,于長隱君乃岸幘而褻禮,木子居士反峨冠而壯儀。」亦可謂善謔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通達的大道。《文選.鮑照.蕪城賦》:「重江複關之隩,四會五達之莊。」
李戴張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張冠李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冠李戴」這句成語,原本出自唐朝的諺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張公」是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李公」則是指武則天的丈夫中宗,當時人可能用這句話來暗諷武則天不守婦道,私生活淫亂,就好像把這個人的帽子,錯給那個人穿戴。與此類似意思的諺語,還有「張公喫酒李公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等。後來「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
肉邊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葷素雜煮食物中的豆類、蔬菜。佛教素食者和葷食者共餐時,為避免增加葷食者的麻煩,以吃肉邊菜為權宜之便。《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六祖隱於四會獵人中,常吃肉邊菜。」
五會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唐代法照依《無量壽經》所創。由三、五至六、七人一起共修,在一坐的時段,依念佛聲調的不同分成五會,即第一會平聲緩念,第二會上聲緩念,第三會非緩非急念,第四會漸急念,以上皆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五會四字轉急念,只念阿彌陀佛。五會念畢後即誦寶鳥諸雜讚。此方法一直為後來淨土宗道場通用。《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本》:「五會念佛竟,即誦寶鳥諸雜讚。」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