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1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弄筆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搖筆桿賣弄文筆。《朱子語類.卷二○.論語.學而篇上》:「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玩、賞玩。如:「玩弄」、「把弄」。
做。如:「弄菜」、「弄飯」。
探究、追查。如:「弄清楚」、「弄明白」。
使事物改變狀態。如:「弄髒」、「幫我把蝴蝶結弄好,好嗎?」
吹奏。如:「弄簫」、「弄笛」。
欺騙。如:「戲弄」、「愚弄」。
取得、多指用不正當方法取得。如:「弄錢」、「這張票從哪兒弄來的?」
樂曲名稱。如:「江南弄」、「梅花三弄」。
巷子。如:「巷弄」、「你住幾巷幾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有規矩的。如:「端正」、「端莊」、「品行不端」。
用雙手捧物。如:「端茶」、「端菜」、「端碗」、「端盤子」。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如:「尖端」、「末端」、「筆端」、「尾端」。
事情的開始。如:「開端」、「發端」、「事端」、「爭端」。
項目、方面。如:「變化多端」、「詭計多端」。
抬高自己的身分,待人驕傲。如:「她最喜歡端架子了!」、「你看他又端起來了真可笑!」
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為紀念屈原而有包粽子和龍舟競技等習俗。如:「每年的端午節都好熱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鉛筆」、「蠟筆」、「水彩筆」。
文字的筆畫。如:「筆順」、「起筆」。
寫。如:「筆誤」、「筆者」、「代筆」、「絕筆」、「筆之於書」。
像筆一樣直的。如:「筆直」、「筆挺」。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敗筆」、「伏筆」、「驚人之筆」、「神來之筆」。
量詞:A>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B>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C>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筆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頭。指文章、文字或繪畫。《舊唐書.卷一七八.鄭畋傳》:「逞譎詭於筆端,籠愛憎於形內。」《朱子語類.卷二○.論語.學而篇上》:「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
弄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舞弄文筆。《晉書.卷一三○.赫連勃勃載記》:「吾死之後,汝輩弄筆,當置吾何地!」《紅樓夢》第二一回:「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文。不悔自家無見識,卻將醜語怪他人」
2.執筆寫字、為文、作畫。唐.韓愈〈寄盧仝〉詩:「往年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唐.元稹〈閨晚〉詩:「調弦不成曲,學書徒弄筆。」
花言巧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卷二○.論語.學而篇》或問「巧言令色,鮮矣仁」。曰:「只心在外,便是不仁也。不是別更有仁。」「巧言令色,鮮矣仁!」只爭一個為己、為人。且如「動容貌,正顏色」,是合當如此,何害於事。若做這模樣務以悅人,則不可。或以巧言為言不誠。曰:「據某1>所見,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1>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看做這般模樣時,其心還在腔子裡否?」 〔注解〕 (1) 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
巧言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做這模樣務以悅人,則不可。或以巧言為言不誠。曰:「據某1>所見,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1>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看做這般模樣時,其心還在腔子lwg 否﹖」 〔注解〕 (1) 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巧語花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做這模樣務以悅人,則不可。或以巧言為言不誠。曰:「據某1>所見,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1>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看做這般模樣時,其心還在腔子lwg 否﹖」 〔注解〕 (1) 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花唇巧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做這模樣務以悅人,則不可。或以巧言為言不誠。曰:「據某1>所見,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1>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看做這般模樣時,其心還在腔子lwg 否﹖」 〔注解〕 (1) 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