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0.53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即理」說係宋儒陸象山所倡,他曾說:「天之所以與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此說後經陽明加以發揚光大。
  所謂心即理,據〔象山語錄〕:「今之學者,只用心於枝葉,不求實處。孟子云:盡其心,如其性,如其性,則知天矣。心只是一個,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載聖賢之心,下而千百載復有聖賢,其心亦只如此。此心之體甚大,若能盡我之心,便與天同,為學只是理會心。」象山勘透一切,直達本源,肯定吾人之心體甚大,與天相同,充盡吾之良心,發揮理性,便可知天,這種天人之學,便是聖賢之學。象山讀古書至「宇宙」二字,當下體認「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又說:「東海有聖人出,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是。如:「亞聖即孟子。」
當時、當地。如:「即日」、「即刻」、「即席」、「即時」。
就、便,有立刻的意思。如:「黎明即起」、「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靠近。如:「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
若、縱使。如:「即使」、「即令」、「即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陸九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義利、別是非、明夷夏、正人心為入手處。故其為學常大處著眼,追求源頭。以為宇宙即是吾心,理即吾心,吾心即理。理心合一,心正則一切皆正。此心此理,昭然宇宙之間,乃我固有,非由外鑠。故能存得此心,即可明得此理;明得此理,即可盡性知天,而為堯舜。統觀象山全集,不外啟發人之本心,勉人明理知道。
朱陸異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與陸九淵,同時講學,朱主敬而陸主靜,朱主即物窮理,陸言心即理,宗旨各異,其門弟子遂分為兩派,稱為「朱陸異同」。
姚江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王守仁所創的學派。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餘姚人,故其學說稱為「姚江學派」。也稱為「陽明學派」。
陽明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王守仁所創的學派。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因王守仁是浙江省餘姚人,故其學說也稱為「姚江學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