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急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急躁的性情。《水滸傳》第四八回:「秦明是個急性的人,更兼祝家莊捉了他徒弟黃信,正沒好氣,拍馬飛起狼牙棍,便來直取祝龍。」
2.緊急的性質。如:「急性胃炎」、「急性腎衰竭」。
急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急躁。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三折:「他須不仁,你也太急性子,若上帝不見諒時,怎麼是好?」《文明小史》第八回:「誰知這教士是個急性子的,而且又最熱心。」
急性脊髓灰白質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由濾過性病毒所引發的急性傳染病。病毒經由飲食傳播,隨著血液或淋巴液循環全身。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嘔吐;後期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會破壞脊椎前角的神經,致使肌肉麻痺或萎縮,造成病患行動不便,患者多為一歲到六歲的兒童,成人亦會染患。也稱為「小兒麻痺症」。
急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情迅速發生且持續時間短的疾病,常伴有明顯症狀。如急性肝炎、急性腎衰竭。
急性毒性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次或24小時多次暴露毒性物質的試驗,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要求採用齧齒類和非齧齒類兩種動物,通常為小鼠或是大鼠採用經口服、呼吸或皮膚暴露途徑,急性毒性實驗主要測定半致死劑量(濃度)。觀察急性中毒表現、經皮膚吸收能力及對皮膚黏膜和眼有無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試物質的急性毒性資料,確定毒性作用方式及中毒反應,並為亞急性和慢性毒性試驗的觀察指標及劑量分組提供參考。
急性皮膚刺激/腐蝕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實驗動物檢測毒性物質產生皮膚原發性刺激和腐蝕作用試驗,為評估人類皮膚暴露於受試物質的潛在危害性提供資料。實驗動物首選白色家兔,至少三隻。於試驗前24小時在背部兩側脫毛或剃毛,將受試物以一次劑量塗敷於一例脫毛區,以對側作自身對照。4小時後去掉覆蓋的紗布,於30~60分鐘、24小時、48小時和72小時檢查皮膚有無紅斑、焦痂和水腫,並計分評估。必要時在14天之內進一步檢查反應的可逆性。如果是可逆的發炎症狀變化,則為刺激作用,如果是不可逆的組織損傷,則為腐蝕作用。
急性眼刺激/腐蝕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檢測毒性物質對實驗動物眼和黏膜的原發性刺激和腐蝕作用的急性試驗。為人類眼和黏膜暴露受試物的潛在危害提供資料。其受試動物首選白色家兔,至少三隻。將受試物滴入一隻眼,以另一隻眼做為自身對照。於1、24和72小時後檢查角膜、虹膜及結膜的改變,並分程度記錄。必要時在21天之內進一步檢查反應的可逆性,如果是可逆的發炎症狀變化,則為刺激作用,如果是不可逆的組織損傷,則為腐蝕作用。
急性毒性分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急性毒性為指標,對外來物的毒性分為不同等級,以大略的表示對外來物急性毒性的高低。各國際組織及各國提出的急性毒性分級表示並不一致。如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分為極毒、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五級。美國環境保護署規定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四級。我國對農藥、工業毒物及食品添加物等地提出了類似的標準及建議。
急性毒性作用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單次作用帶(zone of one-time effect),指半數致死濃度與急性閥值濃度(Limac)之比值,即Zac=LC50/Limac,Zac與致毒物質單次作用的危害性成反比,也就是急性毒性作用帶愈寬表示該物質引起急性致死性中毒的危害性愈小。也有人用致毒物質引起致死效應的劑量反應關係曲線之斜率來代表急性毒性作用帶,即低於急性中毒閥值的劑量多次暴露時,經一定時間後出現的毒性作用。
中毒性急性腎衰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急性中毒性腎小管壞死性腎病。化學毒物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導致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四氯化碳及乙二醇等可引起本病,此外如砷化氫可引起全身性溶血,而血色素之沈積亦可造成腎小管阻塞、壞死,亦可造成急性腎衰竭。病程可分為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除脫離接觸、應用特效解毒劑外,治療原則同其他病因的急性腎功能衰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