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70.6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變計是測量物體受力時長度變化的儀器,種類很多,但都是將線性應變轉換成比例變化的電學計量,例如電流、電壓等。這種數量可以直接測得,然後再推算應變的大小。例1.:裝在襯片裡的細金屬絲,將襯片貼在待測物體上,使細金屬產生相應的變形,此變形可使細金屬絲的電學性質發生變化,這就是量測變形的基礎。例2.:利用導線變形時,電阻發生改變的原理來量測應變的裝置。例3.:矽應變計,一長矽棒的兩端加一外力,於是棒中的原子排列就會略有改變,使矽棒的電子及空穴數跟著減少,而矽棒的電阻則增大,因此應用矽或其他半導體可以製成靈敏度極高的應變計
溫度補償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度效應之排除除了使用補償計(參見dummy gage)之外,尚可使用溫度補償(應變計),由於應變計敏感柵材料本身之應變靈敏度及其熱膨脹係數基本上不易改變,而其電阻溫度係數卻可通過調整敏感柵材料合金的成份,尤其是通過熱處理的辦法,在很大的範圍內(從負值到正值)變化,故對於特定材料的構件,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可使因溫度改變所造成的敏感柵之電阻變化予以排除。使用這種應變計時,可不必再加溫度補償計。
金屬箔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屬箔應變計乃是將金屬絲製成薄片(厚度小於0.01英吋或0.0254mm),貼在待測變形的物體上,使細金屬絲產生變形,當其變形時,其電阻亦改變,利用量測電阻大小來預估物體變形大小乏裝置。由於金屬箔應變計製成薄片狀,因此能適用於各種不同形狀物體之應變量測。
應變計因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應變計之應變靈敏度(參見strain sensitivity)與被測構件應變狀態有關,為了有一個統一標準,應變計供應商以特定之方式標定應變計之應變靈敏度並定義為:當將應變計安裝在處於單向應力狀態的構件表面,使其軸線(即敏感柵縱向中心線)與應力方向平行時,應變計電阻值的相對變化與沿其軸向的應變之比值,通常訂為K,即:
  
  其中,R為應變計變形前的電阻值; 為構件表面沿應變計軸向應變;ΔR為應變計電阻值的改變量;K即通稱之應變計因數。
花瓣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軸向應變計的組合應變計,可用以確定平面應力場中應變的大小和方向,例如二軸90度、三軸60度與三軸45度應變計等。
金屬絲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測彈性結構應變值的儀表稱為應變計,這些儀表大多利用特種金屬絲的電阻或電磁感應的變化來計測彈性結構之應變值。將一根連續不斷的金屬絲外部絕緣,再緊密折繞排列成所設計的定型,將之黏貼在彈性結構之表面,當結構因受力變形時,外貼表面的金屬絲亦隨之變形乃致發生電阻的差異特性,當定值微小直流電壓通過時,金屬絲兩端之電壓降應即顯示出其與應變的關聯性;此類應變計需藉惠斯登電橋的組合來完成量測,一般均稱為strain gauge;但與一般量測大域間應變的wire strain meter的設計及應用領域是迴然不同的,後者尚有Carlson electrical strain meter,induction ...
機械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械應變計係一種利用機械原理,如槓桿原理,進行應變量測的裝置。利用槓桿原理,可將很小的位移放大數百至數千倍後讀出。一般僅能用於作靜態的應變量測,在動態應變的量測上,功能非常有限。除了特殊的應用外,機械應變計已很少被使用。
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應變計係指一利用光學原理,如繞射或干涉,以遂行應變量測的裝置。基本上,它和機械式應變計有些類似,只是將其中的機械式槓桿以光線取代之,由繞射或干涉的條紋間距變化來量測應變。其優點在於高溫量測時,可自動獲得溫度之補償。
壓抗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導體成半導體材料之電阻R與電阻係數ρ之關係可表為R=ρ(L/A),其中L為材料之長度;A為截面積。由上式取微小的變量可以得到ΔR/R=(1+2v)(ΔL/L)+(Δρ/ρ),其中v為材料的帕桑比(Poisson ratio)。上式右邊第一項是材料幾何形狀的變化,第二項是壓抗效應。如果Δρ/ρ正比於ΔL/L,則上式可寫為ΔR/R=K‧(ΔL/L);亦即電阻的變化率正比於應變ΔL/L。
  應用上述原理,我們可以利用金屬線、金屬薄膜、成半導體薄膜來測量物體之應變。這類之裝置,稱為壓抗應變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接受。如:「應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