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3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招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招認、認罪。《舊唐書.卷二○.哀帝本紀》:「偽稱官階人泉州晉江縣應鄉貢明經陳文巨招伏罪款,付河南府決殺。」明.高明《琵琶記.五娘請糧被搶》:「這潑皮賊!你得糧那裡去了?你快招伏。」
2.承認罪狀的供詞。《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取了郭威招伏,解赴潞州府衙去聽候結斷。」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孩兒每索與他招伏,相公跟前拜覆。」也稱為「伏狀」、「招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趴著。如:「伏案」、「伏地挺身」。
屈服。如:「伏罪」、「伏法」。
隱藏。如:「伏兵」、「潛伏」、「伏筆」、「埋伏」、「晝伏夜出」。
低下去。如:「起伏不定」、「此起彼伏」。
伏天:盛夏之日。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三十日內,稱為「伏天」。前十日為「初伏」,中十日為「中伏」,末十日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為夏季最熱的時期。或稱為「伏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動手以示召喚。如:「招之即來」。
引來、導致。如:「招致」、「招禍」、「招蜂引蝶」。
公開徵求。如:「招聘」、「招收」、「招生」、「招兵買馬」。
認罪。如:「招供」、「不打自招」。
明顯易認的標幟。如:「招牌」、「市招」。
武技、手段。如:「絕招」、「耍花招」。
招搖:做事虛張聲勢。如:「招搖過市」、「招搖撞騙」。
招架:抵擋。如:「招架不住」、「難以招架」。
量詞。用於計算招術的單位。如:「一招妙計」、「雙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勝負。」
勘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審問核實。《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押下司理院,繃爬吊拷,一一勘正,三人各自招伏了。」
孔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掌管文書檔案的小官。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教我把罪犯私下招伏,不比那小處官司孔目。」
可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豈不知。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可不道遇急思親戚,臨危託故人。」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駟馬難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招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罪狀的供詞。元.戴善甫《風光好》第四折:「這是他誑君的招狀,親筆的情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高宗見了招狀,大罵:『欺君賊婢!』」也稱為「伏狀」、「招伏」。
拜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問候。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孩兒每索與他招伏,相公跟前拜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妾前來拜覆,省可裡心頭怒!」
伏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罪狀的供詞。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既然招了,著他畫了伏狀。」《水滸傳》第二七回:「讀了朝廷明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伏狀。」也作「招伏」、「招狀」。
麻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刑具,用麻絞成的粗短鞭槌,浸水後抽打犯人。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桑新婦,好不藏情也魯義姑。又不曾麻槌下腦箍,你怎麼口聲的就招伏。」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比及下拶指,先浸了麻槌,行杖的腕頭加氣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