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7.55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捶胸跌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捶打胸膛,以腳跺地。形容極為悲憤或悔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東山呆了半晌,捶胸跌足起來道:『銀錢失去也罷,叫我怎麼做人?』」也作「捶胸跌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如:「雙足」、「大足」、「節足動物」。
充滿、不缺乏。如:「充足」、「足夠」、「滿足」。
可以。如:「足供參考」、「足以自豪」。
值得。如:「何足掛齒」、「微不足道」。
整整的、完全的。如:「玩足了一星期」、「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三分鐘的氣。」
遠足:一種短程徒步郊遊的活動。如:「明天老師要帶我們全班去陽明山遠足。」
足下:A>腳下。如:「她足下踩著三寸的高跟鞋。」B>尊稱君主或朋友,在書信中常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身體前面脖子以下、肚子以上的部分。如:「胸部」、「胸脯」、「抬頭挺胸」。
心中、內心。如:「胸有大志」、「胸有成竹」、「胸無點墨」。
指人的氣量、懷抱。如:「胸懷」、「胸襟」、「心胸狹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足摔倒。如:「跌倒」、「跌跤」。
落下、降低。如:「跌價」、「股市下跌」。
跌足:頓足、跺腳。如:「這笑話絕透了,笑得大家跌足不已。」
跌宕:A>行為放縱不拘。B>形容文章音節抑揚頓挫。如:「這篇文章寫得跌宕生姿,扣人心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杖敲打。如:「捶背」、「捶胸頓足」。《荀子.正論》:「捶笞臏腳,斬斷枯磔。」
2.舂、擣。《禮記.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
鞭、杖。《莊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韓非子.姦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
跌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跺腳。《三國演義》第二四回:「田豐以杖擊地曰:『遭此難遇之時,乃以嬰兒之病,失此機會,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長歎而出。」《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教士聽了制臺的話,看他甚為高興,制臺故意又連連跌足道:『國家平時患無人才,等到有了人才,又被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也作「跌腳」。
捶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怒極或痛極時用手捶打自己的胸膛。如:「乍聞母親去世噩耗,他捶胸大哭,不能自抑。」
捶胸跌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捶打胸膛,以腳跺地。形容極為悲憤或悔恨。《儒林外史》第六回:「數了又哭,哭了又數;捶胸跌腳,號做一片。」也作「捶胸跌足」、「捶胸頓腳」、「捶胸頓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