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摀著耳朵,表示不願聽聞。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有識傍觀,猶卻掩耳,況當之者乎?」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欺欺人。參見「盜鐘掩耳」條。《程乙本紅樓夢》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鏡花緣》第一四回:「他雖用綾遮蓋,以掩眾人耳目,那知卻是掩耳盜鈴。」
迅雷不及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聲突然響起,令人來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動迅速,令人防備不及。《封神演義》第九十三回:「然後以得勝之兵,掩諸侯之後,出其不意,彼前後受敵,一戰乃成擒耳。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此誠不出世之功也。」也作「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及掩耳」。
盜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人得到一口鐘,想要背走,但因巨大無法背負,想擊毀它,但撞擊時有鐘聲,恐怕他人聽到聲音來搶奪,於是掩上耳朵。典出《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比喻自欺欺人。《舊唐書.卷二○.哀帝本紀》:「立嗣君於南面,斃母后於中闈,黃門與禁旅皆殲,宗室共衣冠並殪,復又盜鐘掩耳,嫁禍於人。」也作「盜鈴掩耳」、「竊鈴掩耳」、「塞耳盜鐘」、「塞耳偷鈴」、「掩耳盜鈴」、「掩耳盜鐘」、「掩耳偷鈴」。
掩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欺欺人。參見「盜鐘掩耳」條。《資治通鑑.卷一八四.隋紀八.恭帝義寧元年》:「此可謂『掩耳盜鐘』,然逼於時事,不得不爾。」
竊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載有人得到一口大鐘,因鐘太大,難以背負帶走,就想將鐘敲碎,又擔心鐘的聲音太大,被別人聽見將鐘搶走,於是掩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如此別人就聽不見了。典出《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後用以比喻想要隱瞞別人,結果卻只是自己欺騙自己。《晉書.卷一.宣帝紀》:「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
掩耳偷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欺欺人。參見「盜鐘掩耳」條。《五燈會元.卷一六.淨眾梵言首座》:「國師恁麼道,大似掩耳偷鈴,何故?」
疾雷不及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聲突然響起,使人來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動迅速,令人措手不及。《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塞兒領著這三百人真個是疾雷不及掩耳,殺入府裡來。」《文明小史》第七回:「趁此天色尚早,他們或者未必起身,給他們個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網。」也作「疾雷不及塞耳」、「迅雷不及掩耳」。
竊鈴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盜鈴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欺欺人。參見「盜鐘掩耳」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