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9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插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稻的秧苗插植於水田中。為水稻栽培的過程之一,目前插秧方法分為人工插秧和機械插秧兩種。也作「栽秧」。
插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將秧苗移植於農田的農業機械。把高約十來公分的秧苗放置插秧機的苗臺上,就可操作機械,進行插秧。一般分為直接插秧式與滾動插秧式二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栽種。宋.陸游〈時雨〉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稻苗。《說文解字.禾部》「秧」字.清.段玉裁.注:「秧,今俗謂稻之初生者曰秧。」如:「插秧」。唐.張籍〈江村行〉:「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移植、分種。《說文解字.艸部》:「蒔,更別種。」清.段玉裁.注:「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宋.楊萬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收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割取成熟的農作物。[例]農夫在春天播種插秧,到秋天就可以收穫了。
處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殆盡,慢慢收斂於其背後。 與「處暑」有關的俗諺「播田播到處暑過,卡贏過擔什貨」:桃竹苗客家地區認為,插秧若能差到處暑過後,其利潤好過挑百貨沿街叫賣。「處暑處暑,熱死老鼠」:雖然氣候轉涼,但在亞熱帶地區,仍然十分悶熱,因此有此俗諺產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處暑英文關鍵字:the Limit of Heat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立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雷,推測二期稻作可能會歉收。「立秋前好播田,立秋後好種豆」:適用於台灣北部桃竹苗一帶,二期稻作此時插秧,之後則適合種豆類。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立秋英文關鍵字:the Beginning of Autumn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春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代表象徵是女性輕柔的面容。 與「春分」有關的俗諺「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後好種豆」:意指春分前適合插秧播田,之後則宜種豆。但是在台灣,由於南北氣候落差,較適合形容北部。「春分,日暝對分」:由於一年中只有春、秋分兩日太陽最直接直射赤道,所以南半球晝夜是相等的,而有此話之生成。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春分英文關鍵字:the Spring Equinox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米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讓其親身體驗農村生活,實地瞭解稻米的成長、種類、營養成分,各種米食製品與節慶禮俗的互動,並親手插秧、習作簡易米食,參觀碾米工廠、農場與認識新舊農具等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使其深刻體認稻米的重要,進而珍惜米食、喜愛米食,落實米食教育往下紮根。(八)設置「糧政與稻米文物陳列館」--稻米為台灣地區最主要的農作物,具有安定農村經濟,確保糧食安全和涵養水源的功能;同時米食與國人的關係密切,更是固有傳統文化的一環。為增進各界明瞭本省光復迄今,糧食政策的演進、稻米與國人生活的關係,設置兼具文物保存、歷史傳承、宣導教育、米食推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