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4.93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支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豎立。如:「他支楞著耳朵,細聽隔房的動靜。」也作「支稜」。
2.擬聲詞。形容琴弦、金屬的清脆響聲。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今日撲通的缾墜井,支楞的琴斷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的緣角。同「稜」。如:「楞角」、「三楞鏡」。
通「愣」。如:「發楞」、「楞住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助。如:「支持」、「支援」。
從主體分出的。如:「支派」、「支流」、「支線」、「支部」。
承受、受得住。如:「樂不可支」、「體力不支」。
付款。如:「支薪」、「支付」、「收支平衡」。
遣離。如:「支開」、「支使」、「支配」、「想辦法把他支走。」
地支:古人計時的代號。如子、丑、午等皆是。
量詞:A>計算隊伍的單位。如:「一支強有力的軍隊。」B>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兩支歌曲」。C>計算線紗細度的單位。支數越多,紗質越細。如:「八十支紗」。D>計算燈光強度的單位。如:「四十支光」。
撲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物體落地或掉落水中的聲音。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今日撲通的缾墜井,支楞的琴斷絃。」《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踹了一個空,撲通的攧了下去。」也作「撲咚」、「撲同」、「撲桶」。
迥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遙遠的山野。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靜巉巉迥野荒郊外,隱隱似有人來。」《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二折》:「對面兒似隔著蒼梧迥野,又隔了巫山萬疊,恰便似支楞的把琴上冰絃斷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