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17.77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疆回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咸豐六年至光緒三年(西元1856~1877),回教徒對清廷的叛變。先起於雲南,後陝西、甘肅、新疆等地趁機跟進,新疆地區更建立回教汗國,於光緒三年為左宗棠所平定。
新疆北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anodon sibricus (Kessler, 1866)
身體成圓柱狀,軀幹部膨大,體長在15~20公分,頭部之前額較小,皮膚光滑,身體背面黃棕色或橄欖綠色,少數個體有小褐斑,腹面色淡,尾呈棍棒狀,後肢比例稍長,指4趾5,二者都甚短小,肋間溝11~13條。
分布於中亞及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
主要棲息在海拔1,800~2,500公尺山區之泉源或清澈小溪之緩流附近。大多在水中活動,偶爾會到溪邊之苔蘚或雜草叢中,白天大多躲藏在石頭底下,晚上出來在水中爬行,以水中之水棲昆蟲或小蝦為食,繁殖季可能在6~7月,受精卵包在成對的卵鞘中,共約50粒。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有尾目(Order Caudata)
小鯢科(Family Hynobiidae)
新疆大學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疆大學圖書館創立於1935年。該館的前身是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圖書室,1935年學校改組擴建為新疆學院,並建立圖書館,其時藏書約10,000冊,包括少數民族文字書籍1,000餘冊。1949年圖書館藏書17,000冊,包括少數民族文字書籍2,000餘冊。1960年圖書館隨學校更名為新疆大學圖書館。1962年原新疆師範學院併入新疆大學。1964年圖書館建成專用館舍。至今,圖書館已發展為新疆少數民族文獻的重要收藏單位。
  館藏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獻、特別注重收集新疆地方文獻和有關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文獻,藏書中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烏孜別克文、塔塔爾文文獻占有很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學會是新疆各民族圖書館工作者的學術團體,於1979年12月成立,次年加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聯合會。
  該會的主要任務是:
  (一)組織學術研究和開展學術交流。
  (二)編輯出版學術刊物和專業資料。
  (三)大力協助有關部門培訓新疆各民族圖書館專業人才。
  (四)普及圖書館學知識。
  (五)對自治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
  (六)反映自治區圖書館工作者的意見和呼聲,維護會員的正當權益。
  該會現有個人會員812名,中國圖書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是自治區區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最初建於1930年8月,原址在烏魯木齊市書院巷北首。該館原稱新疆省立圖書館,隸屬於原新疆省政府教育廳,由教育廳廳長兼任館長。1933年開始專委館長。1935年9月1日新疆省立圖書館改組為新疆省立民眾教育館,圖書館為其一部。1946年11月重建省立圖書館,定名為新疆省立中正圖書館,館舍座落在中正南街號。1949年10月,改稱新疆省人民圖書館,館址先後遷至日新路、中山路和南門。1955年10月,改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1958年館址遷至新華南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現有藏書780,000冊,其中漢文圖書404,000冊,...
新疆石窟中舞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遺跡。新疆石窟中舞姿圖,發現之地點在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庫車、拜域及新和縣,據估石窟共約有五百餘座,壁畫將近有一萬多平方公尺,舞姿圖資料極為豐富,保存了大量樂舞資料。例如:位在克孜爾石窟175壁畫中的女伎樂舞,舞伎之雙臂已呈現〈托按掌〉及〈順風旗〉等姿勢;在克孜爾第163窟中的舞伎,胸前已掛有細腰鼓,雙手呈拍打狀,已知腰鼓在南北朝時已存在。新疆石窟中的舞姿特色在於造型多數以〈飛天〉及〈伎樂天〉為主,尤其人物造型之特點為〈三屈法〉亦是所謂的三道彎,這可由第17窟壁畫中的伎樂天人姿勢看出,舞伎們的兩臂向左側延伸,胯部扭轉,兩足交叉,腳尖踮立,身體已構成〈三道彎〉的曲線;這些舞伎們的造型特殊,...
蓋山林《中國岩畫:岩石上的歷史圖卷》1997、宋耀良《中國岩畫考察》199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新疆省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界。如:「邊疆」、「疆土」、「疆域」。
期限。如:「萬壽無疆」。
疆場:戰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