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5.35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旦旦而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天去砍伐。比喻不斷的毀損。《孟子.告子上》:「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為美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接詞: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若、如。如:「人而無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如:「砍伐」、「伐木」。
征討。如:「征伐」、「討伐」、「北伐」、「黨同伐異」。
自誇。如:「伐善施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旦旦:A>天天。如:「旦旦而伐之。」B>誠懇的樣子。如:「信誓旦旦」。
旦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天。《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為美乎?」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