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8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易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有中易、北易、南易之分,其源皆出於河北省易縣境。
易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荊軻赴秦行刺秦始皇,燕太子丹在易水上送別,臨別時荊軻慷慨所唱的歌。《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易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明葉憲祖作。內容描述荊軻刺秦王的事跡,以《史記》為藍本,劇末改寫荊軻謀刺成功,遇到王子晉點化成仙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平和。如:「平易近人」。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色、無味的液體。如:「冰水」、「熱水」、「水火無情」。
江、海、河流、湖泊的總稱。如:「漢水」、「洛水」、「水運」、「水路」。
汁、液。如:「墨水」、「藥水」、「橘子水」、「檸檬水」。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互相征戰不休。有一次,趙惠王打算攻打燕國,有個叫做蘇代的謀士,認為兩國互相戰爭,必然生民塗炭,又擔心燕、趙兩敗俱傷,最後都會被趁機坐大的秦國併吞,就代替燕國遊說趙惠王,希望他能夠停戰。蘇代見到趙惠王,並沒有直接請他休兵,反而說了一個故事︰「大王啊,我到貴國途經過易水時,看到一隻蚌,正把殼打開在河邊晒太陽。這時飛來一隻鷸鳥,伸出長長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驚嚇的蚌立刻合攏雙殼,把鷸的喙給夾住了。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太陽給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說︰『如果你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雙方爭執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有一個漁夫經過,就毫不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時機。如:「機會」、「適逢其會」。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是天賜我以報秦之會也。」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得「髮上指冠」,這和「怒髮衝冠」的意思是一樣的。《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軻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慷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詞。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啊」。[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陽光底下晒。《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