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06.55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星雲扁鯊或雲紋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tina nebulosa (Regan, 1906)
體形縱扁。前鼻瓣具一尖細之分枝,後緣或平滑或呈不明顯之鬚狀。下腭唇褶發達。眼與噴水孔之距離大於眼徑;噴水孔大型,位於眼之後方,其間距短於眼眶間隔。沿頭側具2片三角形皮褶。胸鰭大型,後緣稍凹入,外角呈鈍角,內緣圓弧狀。體背及尾部中線具小型棘,小型棘亦存在於吻部及眼上方。背鰭2枚,形狀及大小均相似;第一背鰭基底長稍長於第二背鰭基底長;兩背鰭間距稍長於第二背鰭與尾鰭起點之間距。臀鰭缺如。尾鰭呈三角形,下葉長度長於上葉,後緣稍凹入,唯於中軸部位稍往後突出;尾柄兩側具低的隆脊。體色棕綠;體背具細小之白圓點;尾柄具3處不明顯之暗斑,有兩處分別位於背鰭之前、後,第三處位於在第二背鰭之正下方。齒式10+10/...
出現於日本南方至臺灣之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之沿近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漁獲。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之亞熱帶、溫帶陸棚區,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所知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雌魚最大體長在163公分以上。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扁鯊目或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扁鯊科或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薄、平坦的樣子。如:「扁平」、「壓扁」。
輕視。如:「看扁」。
小。如:「一葉扁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不確定,有所選擇。如:「或者」、「或許」。
代稱某人、有人。如:「或曰」、「或貴或賤」。
有的,虛指某事物。如:「或多或少,總有些出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懸浮於天上的團狀物體。如:「浮雲」、「白雲」、「雲朵」、「烏雲」。
比喻多。如:「萬商雲集」、「美女如雲」。
大陸地區雲南省的簡稱。如:「雲貴高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宇宙中會發光或反射光的天體。如:「行星」、「衛星」、「小星星」。
演藝人員或演藝界,為人所崇拜或注目的人物。如:「明星」、「歌星」。
某事的主要人物。如:「救星」、「壽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呈現如線條的紋路。如:「水紋」、「皺紋」。
刺染花紋圖案。如:「紋身」、「紋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軟骨魚綱鮫目魚類的通稱。長達一二丈,產於熱帶海洋中,肉食性。卵胎生。游速極快。其鰭為普通供食用的魚翅。俗稱為「鯊魚」。
琵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又稱枇杷。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枇,引手為杷」之最基本的彈撥技巧。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族彈撥樂器的總稱。秦代人民根據圓的形式創出直柄、圓形音箱的彈撥樂器,至秦漢不斷改進,定型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彈撥的樂器,為今阮弦之前身。西元四世紀,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傳入中原。唐、宋以來在這兩種琵琶基礎上不斷改進,逐漸形成現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頸向後彎曲,稱為曲項琵琶,今日常見有南管琵琶和國樂常使用的琵琶。琴桿與琴面上皆為四相四弦。除用於歌唱、曲藝、戲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於樂器的合奏、伴奏和獨奏。也稱為「鼙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軟骨魚綱鯊目魚類的統稱。約有二百至二百五十種。肉食性,性情凶猛。肉可食用,肝可製成魚肝油,鰭可做成魚翅,皮可製革,用途廣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一種曲首長頸,下部平面圓背,腹廣而橢圓形的撥彈樂器。一般為四弦,可在馬上彈奏。除用於唱歌、戲曲、歌舞伴奏,也用於樂器的獨奏、伴奏、合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