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服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幸得不坐,復賜爵邑,與聞政事,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物、衣裳。如:「服飾」、「服裝」、「禮服」、「衣服」。
穿著。如:「服孝」、「服喪」。
從事、擔任。如:「服務」、「服兵役」。
順從、聽從。如:「服從」、「服貼」、「服氣」、「服輸」、「信服」、「心悅誠服」。
讓別人順從。如:「說服」、「以德服人」。
欽佩。如:「佩服」。
習慣、適應。如:「水土不服」。
吃。如:「服用」、「服藥」、「服毒自盡」。
量詞。用於計算中藥劑量的單位。如:「他吃了三服藥,病全好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罪行」、「罪狀」、「罪惡」。
過失。如:「賠罪」、「罪過」。
犯法的、有過失的。如:「罪人」、「罪犯」。
痛苦、苦難。如:「受罪」。
刑罰。如:「死罪」、「判罪」。
責備。如:「怪罪」。
既往不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咎既往,已屬國家寬大。」 02.《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列傳四.喀爾喀土謝圖汗部》:「爾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應歸巴林人畜缺少之數,悉從寬免。」 參考詞語︰既往不究注音︰ㄐ|ˋ ㄨㄤˇ ㄅㄨˋ ㄐ|ㄡˋ漢語拼音︰jì wǎng bù jiù釋義︰即「既往不咎」。見「既往不咎」條。 01.《痛史.第一三回》:「既往不究,以後再辦起事來,審慎點就是了。」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在《三國志》中亦附有陳壽在《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國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談論諸葛亮的功績。 著作 《隆中對》《出師表》《誡子書》《誡外甥書》《將苑》(又名《心...
無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一.誅伍納拉》:「伍、浦皆服罪,立置於法,和亦無能為力。」
推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
不咎既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難。參見「既往不咎」條。《清史稿.卷五二一.藩部列傳四.喀爾喀土謝圖汗部》:「爾等遵旨服罪,朕不咎既往,其應歸巴林人畜缺少之數,悉從寬免。」
推誠布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