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梳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梳理毛髮的用具。《金瓶梅》第二七回:「只見春梅送了抿鏡梳子來,秋菊拿著洗面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梳子整理頭髮。《文選.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飢不及餐。」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妝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梳子、篦子的總稱。《說文解字.木部》:「櫛,梳比之總名也。」如:「巾櫛」。《詩經.周頌.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片、牛骨或金屬等製成的細齒梳子,用以除去髮垢,或插在頭上當髮飾。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詩:「耳聾須畫字,髮短不勝篦。」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織布機上的簆。形狀像梳子,用於確定經線的密度,保持經線的位置,並把緯線推向織口。
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梳子整理。如:「梳理狗毛」。《野叟曝言》第一九回:「一個丫鬟,拿著梳具,傳夫人之命,來替白相公通髮。又李夜間被打,髻髮散亂,急需梳理,卻見丫鬟少艾,引嫌辭謝。」
鈿頭雲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篦,細密的梳子。鈿頭雲篦指梳子上有雲紋且兩頭鑲嵌金花寶飾。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巾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毛巾和梳子。泛指盥洗用具。《禮記.曲禮上》:「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
捏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捏製麵人為生的人。捏麵是傳統民間技藝,材料是將麵粉和糯米用水攪拌揉和,再放在開水裡煮熟。涼了以後,用手揉搓並加入糖或香蕉油,和著五顏六色的食品顏料即可完成。捏麵人利用這些材料,借著梳子、剪刀、牛骨籤等工具,結合他們的巧思、巧手,就可捏出各種可玩又可吃的玩偶人物、飛禽走獸。也稱為「麵人兒」、「麵塑」。
2.一種傳統民間技藝。以蒸熟的糯米團加入色料、糖或鹽搓揉均勻,用手指或梳子、剪刀、生骨籤等工具,以塑造技法捏出各種人物、動物等的樣子。也稱為「米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