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5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椰胡(胖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殼仔弦相同也是屬於胡琴板面類樂器,材料與形狀與殼仔弦類似,只是比殼仔弦大,其它樂種多稱它為「大椰胡」,客家又稱它為「胡弦」,用於客家音樂伴奏中,屬於中音樂拉弦樂器,音色鬆軟、沈悶,在客家音樂中比殼仔弦低五度定弦,常與殼仔弦搭配為歌樂伴奏,兩者高低相間互補有無,形成音響上的豐富與飽滿的感覺。常用(do—sol)或(re—la)定弦的指法演奏。
椰胡(殼子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箱用椰子殼製成,所以俗稱「殼子弦」,是福祿派北管戲的主要樂器。又稱板胡、提絃,因音箱由椰子殼做成,所以又叫「椰胡」。音箱略成半球體;弦原為絲弦,目前多改為鋼絲。殼子弦運用也十分廣泛,可用於南管以外的所有樂種,如太平歌、車鼓、戲劇後場,同時也是北管福路戲的主要樂器。屬高音樂器,和一般胡琴不同,所以稱板胡。板胡音色高亢明亮,適合表現豪邁奔放的氣勢與情調。
椰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胡琴。因其共鳴筒是以椰子殼做成而得名。琴面呈桃圓形,蒙梧桐薄板,音域偏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通稱。如:「胡人」、「五胡亂華」。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桃」、「胡瓜」、「胡琴」。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亂」、「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椰子:常綠喬木。樹幹直立,不分枝。果實圓大,有殼,果肉可生食或製成椰子油、椰粉,汁甘美,為清涼降火的天然飲料。
北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閩南、臺灣一帶的中國傳統音樂,由北曲演變而來。依所使用的樂器,可分為西皮和福祿二派。唱腔上,福祿部分保存梆子腔系統,主奏樂器為殼仔絃;西皮部分保存皮黃腔系統,主奏樂器為蛇皮鼓,因聲音高亢,或譏稱為吊鬼仔。依此演出的戲劇,就稱為「北管戲」,也稱為「子弟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