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泉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泉、陰間。《晉書.卷七九.謝安傳》:「伏願陛下矜其所訴,霈然垂恕,不令微臣銜恨泉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鬆軟的泥土。如:「土壤」。
地。如:「天壤之別」。
國土、疆域、地區。如:「窮鄉僻壤」、「兩國接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地底下自然冒出的水流。如:「溫泉」、「清泉」、「山泉」、「礦泉」、「甘泉」、「湧泉」。
地下。如:「九泉」、「黃泉」。
古代對錢幣的稱呼。如:「泉貨」、「泉布」、「刀泉」。
事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書.卷六八.武二王列傳.南郡王義宣》:「昔因幸會,蒙國士之顧,思報厚德,甘起泉壤,豈謂一旦事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載送靈柩的器具。唐.玄宗〈優恤張守潔等制〉:「用加優恤,以慰泉壤。宜官造靈轝,給傳還鄉。」
澤及枯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惠德澤施及枯屍朽骨,形容恩惠深厚,遍及萬物。《隋書.卷四.煬帝紀下》:「恩加泉壤,庶弭窮魂之冤;澤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澤及枯骨,西伯之深仁。」
省方觀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巡視四方,觀察民情風俗。《周書.卷三○.竇熾傳》:「得一睹誅翦鯨鯢,廓清寰宇,省方觀俗,登岳告成,然後魂歸泉壤,無復餘恨。」也作「省方觀民」、「省俗觀風」。
依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靠幫忙。《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實欲依贊三數年,借博封誥,以光泉壤。」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