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3.93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沱河」條。
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發源於山西省五臺山北麓繁峙縣泰戲山。流經山西省東部,入河北省,至天津會合北運河後入海。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而唐、沱、白溝三河上源堤岸率皆低薄,遇雨輒潰。官吏東西決放,以鄰為壑。宜求故跡,隨宜濬之。」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婁機 南宋 班馬異同 倪思南宋 習學記言 葉適南宋 黃氏⽇抄 黃震南宋 困學紀聞王應麟南宋 南遺老集王若虛南宋 資治通鑑音注 胡三省南宋 仁山文集金履祥南宋 丹鉛總錄 楊慎 明朝 史記考要柯維騏 明朝 史詮 程⼀枝 明朝 震川集歸有光 明朝 史記鈔 茅坤 明朝 泌園集董份 明朝 史記評林凌稚隆 明朝 史記測義 陳子龍 明朝 史記考 陳仁錫 明朝 鈍吟集 馮班 明朝 湘帆堂集傅占衡 明朝 日知錄顧炎武 明朝 得樹樓雜鈔 查慎行 清朝史記注補正、望溪文集 方苞 清朝...
源遠流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的源頭很遠,流經的路程很長。比喻歷史悠久,根柢深厚。《明史.卷二二三.徐貞明傳》:「盧溝發源於桑乾,沱發源於泰戲,源遠流長。」也作「源深流長」。
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源。《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東南上有從沱、桑乾下來的一股來源,流向西北灌入園中。」
鳥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有飛鳥能經過的小路。比喻險絕的狹隘山道。唐.李白〈蜀道難〉:「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清.朱彞尊〈消息.千里重關〉詞:「亂水沱,層霄冰雪,鳥道連勾注。」
臨濟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禪宗之一派。唐代禪師義玄從黃檗禪師得法後,在唐大中八年(西元854)到鎮州,於沱河邊建立臨濟禪院,舉揚宗風,廣接徒眾。宗派也因寺而得名。弟子有灌溪志聞、寶壽沼、三聖慧然、興化存獎等多人。到宋初,更分出黃龍、楊岐兩支派。臨濟宗自義玄以來,門徒繁盛,未曾斷絕,並東傳日本。此宗接引學人的方法,單刀直入,機鋒峻烈,從義玄以棒喝,到看話頭,都是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剿絕思惟,使入無分別的境地。這是本宗的特色。
滏陽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發源於河北省磁縣西部太行山東坡的釜山。東流繞磁縣城,北流,轉東北流,至獻縣與沱河會合。也稱為「滏水」、「合河」。
義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867)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省東明縣東南)人。出家受戒後,至江西參謁希運,後參大愚、靈祐禪師,並得到希運的印可。開悟後北歸河北鎮州,並在城東南的陀河畔建臨濟院弘揚禪法。遂成臨濟宗。著有《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一卷。得法弟子有存獎等二十二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