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一種兩漢時期普遍使用的字體。
2.專指東漢時,字形如八字分布,筆勢富含變化的隸書。此名稱為區別筆勢較為刻板的唐隸而言。也稱為「八分」。
漢隸字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代婁機撰,六卷。分考碑、分韻、辨字等項目。全書鉤摹漢碑之字,依韻編次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屬。如:「隸屬」。
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如:「奴隸」、「僕隸」。
漢字的一種形體,盛行於秦、漢,或稱為「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的通稱。如:「漢子」、「壯漢」、「流浪漢」、「英雄好漢」。
銀河。如:「天漢」、「河漢」、「銀漢」。
中國的主要民族。如:「漢族」、「漢人」。
朝代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書寫方法。運筆至轉彎鉤處,先輕頓,再轉筆而出。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一上.書學.隸書》:「迨鍾傅一出,又將漢隸變為轉折,畫平豎直,間用鉤趯,漸成楷法,謂之真書。」
剝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脫落損壞。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漢隸歲久,風雨剝蝕,故其字無復鋒鋩。」《老殘遊記》第二回:「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
八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隸的別稱。魏晉以後的楷書稱為「隸書」,為避免混淆,稱當時通行且有波磔的漢隸為「八分」。蔡邕所書的《熹平石經》為八分的正則。也稱為「漢隸」。
美女簪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書法娟秀或詩文秀麗。清.王昶《金石萃編.卷一五.漢一一.太尉楊震碑》:「昔人謂褚登喜善書如美女簪花,或謂其出于漢隸。」
隸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顧藹吉撰,八卷。鉤摹漢隸碑文,依宋朝禮部韻類分韻編次。每字下標注碑名,並引碑文。以宋朝婁機之漢隸字源為藍本,並補其未備。據漢朝許慎之《說文解字》辨明文字的正、變、省、加,再依許書部首纂偏旁五百四十字,以示篆體和隸書之間的變遷痕跡。
熹平石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據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經文字所刻的碑石經文。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石經。後亡失殆盡,近世續有殘石出土。以漢隸寫成,用筆沖和,結體方整,應規入矩,波磔不誇張,為當時國定標準字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