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7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懼罪刑。如:「畏罪潛逃」、「畏罪自殺」。《韓非子.問辯》:「是非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無以訟。」《三國志.卷六五.吳書.王樓賀韋華傳.華覈》:「長吏畏罪,晝夜催民,委舍佃事,遑赴會日,定送到都。」
畏罪潛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畏懼罪刑而祕密逃走。如:「他已經失蹤多日,想必是畏罪潛逃了。」
畏罪自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畏懼罪刑而自己尋死。如:「他因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和輿論的壓力,所以就畏罪自殺了。」《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紀一》:「壬午,耿仲明軍次吉安,畏罪自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如:「畏懼」、「畏縮」、「畏服」、「畏怯」、「人言可畏」、「畏罪潛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罪行」、「罪狀」、「罪惡」。
過失。如:「賠罪」、「罪過」。
犯法的、有過失的。如:「罪人」、「罪犯」。
痛苦、苦難。如:「受罪」。
刑罰。如:「死罪」、「判罪」。
責備。如:「怪罪」。
一字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獻給莊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時尊為仲父,後因與太后私通,畏罪自殺。 (2) 布:公布。 (3) 咸陽市:秦朝的首都,地約當在今陝西省長安市東北。 (4) 延:請。 (5) 增損:增加或減少。此處指更動文字。
池魚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出亡,故投珠於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俗通》。後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或對故人的思念。語本唐.崔顥〈黃鶴樓〉詩。後亦用「人去樓空」形容畏罪潛逃,不知去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離開、跑走。如:「逃跑」、「逃走」、「畏罪潛逃」。《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謝該傳》:「猥使良才抱樸而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急迫、匆忙不安。如:「遑急」、「遑遽」。《三國志.卷六五.吳書.華覈傳》:「長吏畏罪,晝夜催民,委舍佃事,遑赴會日,定送到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