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57.06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虎(錢貓、山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Kerr, 1792)
體似家貓而較大,體毛柔軟,背部為淺黃褐色,腹部為白色,由鼻側眼眶間至頭頂有2條灰白色黑邊縱帶,兩頰為白色並有4~5條黑褐色波狀紋,耳殼黑色,有塊白斑,身體、四肢及尾有若干鮮明黑色之圓斑,後頸及背部中央各有3~4條黑色縱帶,但在肩膀處斷開成好幾段,尾為頭軀幹長之半,在尾背則有圓斑連成15~18個半環帶,尾下則淡色無斑;頭軀幹長44.5~107公分,尾長23~44公分,體重3~7公斤。
烏蘇里江到西伯利亞東南部、中國大陸東北、韓國及日韓間島嶼,中國大陸西藏、巴基斯坦到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巴里島、婆羅洲、菲律賓多個島嶼、海南島、台灣。
棲息在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各種森林中,但以低海拔地區較多,白天在樹洞、樹根或洞穴休息,夜行性,單獨活動,行動靈巧善於爬樹,也會游泳;肉食性,以鼠、蛇、鳥、兔、蛙或小型偶蹄目之幼仔為食,一天活動距離500~l,000公尺,平均每月活動範圍1.8平方公里;東南亞地區石虎終年可生殖,懷孕期65~72天,每胎1~4仔,通常2~3仔,雄獸可能參與育幼,出生時體重75~120公克,約10天睜眼,8個月大時達性成熟,圈養下壽命可達15年,由於棲地破壞與獵捕壓力,印度、孟加拉與泰國的亞種已被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瀕危物種,其餘亞種則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二物種。在台灣分布於全島,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貓科(Family Fe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猛獸。屬脊椎動物。形狀像貓,體型碩大。全身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情凶猛,為肉食性動物。俗稱為「老虎」。
威武勇猛。如:「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
虎虎:形容精神充沛的樣子。如:「虎虎生風」。
馬馬虎虎:隨便、不仔細。如:「他做每一件事都是馬馬虎虎,交差了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如:「石頭」、「石塊」、「砂石」、「岩石」、「大理石」、「投石問路」、「一石二鳥」。
部首。
姓。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亦稱為「公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地高起的部分。如:「高山」、「青山」、「山峰」、「山丘」、「山岳」、「山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貨幣。如:「錢幣」、「銅錢」、「十塊錢」。
泛指錢財。如:「金錢」、「值錢」、「有錢有勢」。
費用、款項。如:「車錢」、「飯錢」、「價錢」、「會錢」。
裝錢用的。如:「錢包」、「錢筒」。
量詞。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公制一錢等於百分之一公斤;一臺錢等於十分之一臺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乳類動物。面圓、齒銳、爪利。行動快捷,善捕老鼠。如:「貓咪」、「花貓」。
貓頭鷹:一種鳥。眼睛大而圓,肉食性,晝伏夜出,嘴和爪強而有力。捕食鼠、雀等小動物,對農業有益。
貓熊:哺乳類動物。身長約一點五公尺,體肥胖,外形像熊。尾粗短,頭、胸、腹、背、臀為白色,四肢、耳朵、眼圈以及肩部為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以竹子為食。分布於大陸地區四川和鄰近的西藏部分地區。
石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上有斑點,大小為錢幣大,額頭上有兩條白色條紋,耳背有白色斑點,大小和家貓差不多,為保育類動物。
山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豹貓的別名。參見「豹貓」條。
2.老虎。《西遊記》第一三回:「長老休走,坐在此間。風響處,是個山貓來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們這時候還要過崗子,可是不要命喝粥了!我告訴你們,這山上兩月頭裡出了一個兒山貓,前幾天兒的工夫傷了兩三個人了。」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