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9.3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碰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碰觸撞擊。如:「公車司機倒車時油門踩得太重,碰撞到後面的車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不似上海只靠左邊走,便沒有碰撞之虞;他卻橫衝直撞,恐後爭先。」
碰撞頻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碰撞學說中,分子於單位時間、單位體積中之碰撞次數稱之為碰撞頻率。碰撞頻率與分子截面積、分子速度及分子濃度之乘積成正比關係。
碰撞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碰撞實驗(collision experiment)(註2)1.1 步驟(註1)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碰撞實驗(collision experiment)(註2)1. 主要就是在研究物體在完全彈性碰撞與完全非彈性碰撞下的運動現象,並計算
載波感測多元存取╱具碰撞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在乙太網路當中,電腦之間的溝通方式、通訊協定。此通訊協定的基本想法為:
(一)觀察是否有別的機器在使用這個通道。
(二)觀察資料在傳送時有沒有發生碰撞
(三)如果沒有發生碰撞,那這次的傳輸就成功。
(四)如果發生碰撞就再重傳。
碰撞截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粒子間發生碰撞作用的機率。假定I為入射粒子的強度,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入射的粒子數;N為碰撞靶單位容積的粒子數,則單位時間單位容積發生碰撞的次數F:
  
  其比例常數σ稱碰撞截面,單位為面積單位。通常以邦(barn)表示,一邦等於10-24cm2。
  碰撞截面區分有微觀碰撞截面σ與常觀的碰撞截面Σ,兩者關係如下:
  
  所以單位時間單位容積發生碰撞的次數亦可寫成:
具避免碰撞的載波感測多重存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一種載波感測多重存取的通信協定,為避免多方同時競爭一資源造成碰撞,於使用該資源前先宣告後再使用。如欲發送訊息且發現網路空閒時,發送一使用宣告後,待大家收到宣告再發送訊息,以達成避免碰撞。參【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碰撞反應速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碰撞學說,反應速率與反應物之碰撞頻率成正比,碰撞頻率直接與溫度、濃度相關。依此理論所推導而得之反應速率稱之為碰撞反應速率。通常碰撞反應速率較實際反應速率為高,此乃因僅有高能量之碰撞方能引起反應,故有碰撞因數之產生,用以修正理論與實際之差距(參見collision factor)。
非彈性碰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物體或多物體碰撞時,其開始碰撞點之法線方向需滿足下列式子:
  
  式中V1和V2代表碰撞前二物體(以二球為例)之速度;V'1和V'2代表碰撞後二球之速度;θ1和θ2代表二球速度方向和碰撞時切線之夾角;θ'1和θ'2代表二球碰撞後和切線之夾角。e表示恢復係數(coefficient of resititution)。當e=1時稱之為彈性碰撞(elastic collision),當e<1時稱之為非彈性碰撞
碰撞檢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CSMA/CA系統中,檢測是否有二個裝置在同一時間內,企圖對網路內的同一個站(或節點)產生存取的動作,以避免碰撞的發生。
彈性碰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力系統產生碰撞之前的動力系統動能,與碰撞之後的該動力系統動能相同(即動力系統的動能守恆),則稱為彈性碰撞
力學名詞。當兩物體碰撞時,由開始接觸至碰撞處產生最大變形,變形衝量,能完全釋放者,即為彈性碰撞。物體經彈性碰撞後,不產生永久變形,而兩物體在碰撞前後之總動能維持不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