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0.85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社會體制,生產工具的擁有與財富分配均由國家安排,在某些社會主義社會,甚至一切財產皆為共享公有,而無私有財產權的存在。
社會主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主義教育(socialist education)主要指基於馬克斯主義(Marxism)之理論原則而施行的教育實際(educational practices)。依社會主義教育學者之見,社會主義教育與資本主義教育(capitalist education)最大的不同,為後者的主要目的在於加強及確立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分工(division of labour),並使生產模式、生產力間的關係合法化,亦即資本主義教育一方面發展了資本主義勞動市場中階層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中所需的分化性知識、態度及技能,另方面也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中的社會實際及意識型態。但是社...
國家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現代德國教育變革之一;發生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簡稱國社黨或納粹黨,Nazi)主政期間。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經由選舉取得政權,除積極準備對外侵略升,對內在教育上,也積極掌控教育宣傳,以鞏固勢力。
  在教育政策方面,一改威瑪共和時期(the Weimar Republic, 1919~1933)民主與自由的原則,而採取集權主義(totalitarianism)與軍...
國家社會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調國家至上的社會主義制度,主張國家對生產部門和利潤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和分配權。國家社會主義的倡行,可追溯至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主政期間為西元1862~1890)主導的勞工保護政策和社會福利制度,部分觀念亦為納粹主義承襲。
社會主義者倡議的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法主要是指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運用學科教材之教導的原理原則的方法。教師宣稱要採取的教學法和教師實驗運用的教學法之間,有顯著的不同;傳統的教學法以正式的講述說明的學習設計,以獎勵和懲罰為制約。現代的教學法則強調啟發討論式,師生之間互動,避免壓抑式的教導。教育社會學中所探討的教學法與教育學者探討的重點略有不同,如柏恩斯坦(B. Bernstein)對教育知識社會學的探討文獻之中,主張教育知識的選擇、組織、分類、分配和評鑑方式等,反映權力支配和社會控制的原則。柏恩斯坦強調分類之中蘊含權力的分配,架構之中深藏社會控制的原則。課程內容之中如果有明顯的界限或疆域,則成為「聚集型」(Collection...
烏托邦社會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英國企業家歐文(Robert Owen)、法國思想家聖西門(Henri de Saint Simon)等人的社會主義思想總稱。主張消除資本主義弊端,建立以人性改革與理想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也稱為「空想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係指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按照市場和市場機制配置和調節資源的經濟運行方式。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是:(1)經濟關係市場化;(2)企業經營自主化;(3)市場競爭公平化;(4)宏觀調控間接化;(5)經營活動規範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運行規則上有相通和相似之處,主要共同點有:(1)承認個人和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獨立性,自主地作出經濟決策,獨立地承擔決策的經濟風險;(2)建立起具有競爭性的市場體系,由市場形成價格,保證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由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的作用;(3)建立起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機制,對市場運行實行導向和監控,彌補市場經濟本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