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禁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嚴禁升火。《後漢書.卷三一.廉范傳》:「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2.禁止炊爨。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二月》:「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唐.郭鄖〈寒食寄李補闕〉詩:「萬井閭閻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煙。」也作「禁煙」。
3.皇宮中的煙火。唐.曹唐〈三年冬大禮〉詩五首之四:「禁火曙然煙焰褭,宮衣寒拂雪花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止。如:「禁令」、「禁書」、「禁止」、「禁菸」、「禁倒垃圾」。
拘押、扣押。如:「拘禁」、「禁閉」、「監禁」。
有所顧忌的事。如:「時禁」、「入國問禁」、「百無禁忌」。
含有限制性的規定或法令。如:「門禁」、「酒禁」。
古時稱天子居住的地方。如:「禁宮」、「禁軍」、「禁衛」、「紫禁城」。
承擔、受得住。如:「禁得起」、「禁不住」、「弱不禁風」、「她禁不起風吹日晒。」
指東西的耐用程度。如:「這雙鞋真禁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燃燒所產生的光熱現象。如:「爐火」、「著火」、「星星之火」。
生氣、動怒。如:「火大」、「動火」、「發火」、「光火」、「別把他惹火了!」
軍用武器或戰爭。如:「軍火」、「火藥」、「開火」、「戰火」。
緊急、急速。如:「火速」、「這是件十萬火急的事!」
烹調時所用的熱力。如:「火候」、「文火」。
赤紅色的。如:「火紅」、「火腿」。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吏歸。坐閣獨成悶,行塘閱清輝。  春風動高柳,芳園掩夕扉。遙思裏中會,心緒悵微微。 寒食日寄諸弟  禁火曖佳辰,念離獨傷抱。見此野田花,心思杜陵道。  聯騎定何時,予今顏已老。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  暮節看已謝,茲晨愈可惜。風澹意傷春,池寒花斂夕。  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曲水行,相思尋舊跡。 贈李儋侍禦  風光山郡少,來看廣陵春。殘花猶待客,莫問意中人。 寄楊協律  吏散門閣掩,鳥鳴山郡中。遠念長江別,俯覺座隅空。  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樓風。並罷芳樽燕,為愴昨時同。 郡齋贈王卿  無術謬稱簡,素餐空自嗟。秋...
寒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約在清明前一、二日。參見「寒食節」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二月》:「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宋.王禹偁〈寒食〉詩:「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裡風光亦可憐。」
新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宋時,例於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賜百官。唐.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一:「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浮客船。」宋.蘇軾〈徐使君分新火〉詩:「臨皋亭中一危坐,三見清明改新火。」
寒食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年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約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晉文公時為求介之推出仕而焚林,之推抱木而死,全國哀悼,於是乃定是日禁火寒食。見《藝文類聚.卷四.歲時中.寒食》引晉.陸翽《鄴中記》。因介之推有龍蛇歌,故也稱為「龍歌節」。也稱為「冷節」、「寒食」。
禁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禁止炊爨。宋.周邦彥〈還京樂.禁煙近〉詞:「禁煙近,觸處、浮香秀色相料理。」也稱為「禁火」。
斷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俗寒食節禁火三日,稱為「斷煙」。宋.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詞:「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也稱為「斷火」。
斷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禁炊。舊俗寒食節,禁火三天,一概冷食。《藝文類聚.卷四.歲時中.寒食》引晉.陸翽〈鄴中記〉:「并州俗,冬至後百五日,為介之推斷火,冷食三日。」唐.韓鄂《歲華紀麗.卷一.寒食》:「禁其煙,周之舊制;不斷火,魏之新規。」也稱為「斷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