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42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篇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冊。《禮記.曲禮上》「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句下漢.鄭玄.注:「業謂篇卷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自由舒捲的書畫。如:「手卷」、「畫卷」、「卷軸」。
書籍。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書的分篇。如:「上卷」、「卷二」、「凡三卷」。
考試用紙。如:「試卷」、「考卷」、「交卷」、「閱卷」、「答案卷」。
機關單位的文書、文件。如:「卷宗」、「文卷」、「案卷」。
量詞。用於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
將質地軟的物品彎轉成圓筒狀。通「捲」。如:「卷起袖子」、「請把這幅國畫卷起來。」
形狀彎曲或彎轉成筒形的物品。如:「卷尺」、「菸卷」、「麻花卷」、「銀絲卷」。
量詞。用於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彎曲的。如:「卷曲」、「卷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篇章」、「詩篇」、「千篇一律」、「憤而成篇」。
書籍的部分單位。如:「上篇」、「下篇」、「第六篇第五章」。
量詞。用於計算文章或詩作的單位。如:「一篇論文」、「詩三百篇」。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謬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錯誤。《三國志.卷四一.蜀書.向朗傳》:「猶手自校書,刊定謬誤,積聚篇卷,於時最多。」
魚目入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魚目混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鳩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抱朴子.內篇.金丹》:「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南史.卷三三.裴松之傳》:「上使注陳壽三國志,松之鳩集傳記,廣增異聞。」也作「糾集」、「鳩聚」。
任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今山東省博興縣南)。武帝時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著有《雜傳》、《地記》等書。卒諡敬。
魚目亂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