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3.2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簡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兩片長竹片組成,靠近下端處各置一銅鈸,用左手夾擊發聲,常與漁鼓合用。此樂器多用於戲曲或道情類的說唱樂曲中。
魚鼓簡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魚鼓與簡板的合稱,兩者常同時演出。魚鼓截竹為筒,一端蒙以魚皮,斜於胸前以右手拍之。簡板為二竹片組成,以左手持之與魚鼓相和。為唱道情者常用的伴奏樂器。也稱為「漁鼓」、「漁鼓簡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書寫用的竹片。如:「竹簡」。
書寫在竹片或木板上的古代圖書或紀錄。如:「簡冊」、「斷簡殘篇」。
書信。如:「信簡」、「書簡」、「手簡」。
單純、不繁雜。如:「簡便」、「簡報」、「簡明」、「簡短」、「簡單」。
幾乎、實在。如:「這裡山明水秀,簡直是人間仙境!」
省略、減省。如:「簡略」、「簡化」、「簡省」。
政府單位文職人員的職等名稱。如:「簡任」。
挑選。如:「簡拔人才」。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片狀的木料。如:「木板」。
片狀的器物。如:「地板」、「墊板」、「黑板」、「天花板」。
音樂的節拍。如:「板眼」、「慢板」、「快板」、「行板」。
不靈活或固執不知變通的。如:「呆板」、「古板」。
繃緊。如:「板著臉」、「板起面孔」。
魚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樂器。參見「魚鼓簡板」條。
道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以唱為主的說唱藝術。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原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用以宣揚出世思想,警醒頑俗。後來也用一般民間故事做題材。《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行至半山,忽見張良漁鼓簡子,口唱道情。」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七.乾淳奉親》:「後苑小廝兒三十人,打息氣唱道情。」
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流行於福建省莆田、仙遊二縣的曲藝。表演形式為一人站唱,並自擊簡板、梆鼓。唱腔屬基本曲調反覆體。也稱為「板鼓咚」、「咚鼓」、「咚鼓噹」。
漁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打擊樂器。參見「魚鼓簡板」條。元.戴善甫《翫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閑來坐靜,悶來遊訪。……惜氣養神,飲風吹露,打漁鼓,摑簡子。」元.楊訥《西游記》第一八齣:「打漁鼓高歌興添,採靈芝快樂無厭。」
河南墜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南地方戲曲。起源於河南和皖北的道情、鶯歌柳、三弦書等。流行於河南及鄰近各省。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棗木簡板,邊打邊唱。也有二人對唱,一人打簡板,一人打單鈸或書鼓。伴奏者拉墜琴,並用腳踏的梆子打節拍。唱詞基本為七字句。
竹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為漁鼓傳入四川後發展而成。多為一人用漁鼓、簡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組坐唱,唱詞由韻文散文交錯組成,內容以勸忠勸孝為主。唱腔有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