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的花和白的柳絮。宋.李好古〈謁金門.花遇雨〉詞:「花遇雨,又是一番紅素。」
氧合血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學名詞。血紅素是血液紅血球內的色素蛋白質,有運輸氧至身體各部位的重要任務。紅血球中的血紅素(Hb)和氧結合,稱之為氧合血紅素。氧分壓高的部分(肺泡),血紅素和氧結合(外呼吸)的氧合血紅素(HbO2)送往末梢組織,但因末梢組織氧分壓低所以血紅素和氧分離轉變成血紅素(內呼吸)此種輸出和輸入氧的作用,稱之為呼吸。
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蘿蔔素的別名。參見「胡蘿蔔素」條。
血色素;血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色素蛋白。由鐵(Heme)與血球蛋白(Globin)形成。具有與氧和二氧化碳進行可逆性的結合能力。因此司體內氧和二氧化碳輸送的任務。成人每100c.c的血液中,血色素含量約為15g,低於此值會造成貧血。每1g血色素,可帶1.34ml的氧,故100c.c血液中血色素可帶氧約20.1ml。
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血球內的帶氧色素。自骨髓的紅血球母細胞中形成後併入紅血球中。也稱為「血色素」。
變性血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血紅素之二價鐵離子(Fe2+)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Fe3+),而失去氧氣親和性者,稱為變性血紅素(methemglobin)。正常參考值為0.5~1.5%。變性血紅素含量超過3~5%以上者,稱為變性血紅素血症。變性血紅素血症的原因很多,可分成遺傳性與後天性。變性血紅素之形成物質有百種以上,約可分為兩類:(1)直接形成劑,如亞硝酸鹽、次硝酸鉍(bismuth subnitrate)、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烴胺等(hydroxylamine);(2)間接形成劑,即先在體內代謝為某些代謝產物,再氧化血紅素為變性血紅素,如苯胺(aniline)、硝基苯(nitrobenzen...
中毒性氧化血紅素血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氧化性毒物引起氧化血紅蛋白增高的疾病。亞硝酸鹽可按氧化血紅素,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和物可經代謝生成苯基羥胺才能氧化血紅素。氧化血紅素不能攜帶氧氣,並使氧解離曲線左移,而導致組織缺氧。臨床症狀與血中之氧化血紅素濃度有相關。氧化血紅蛋白達15%即出現紫紺;達35%以上出現頭痛、呼吸困難;超過60%至70%可出現昏迷、循環衰以至死亡。紅細胞可出現赫恩小體,可因自管內溶血而出現血紅素尿和溶血性貧血。治療除脫離接觸外,可應用氧化血紅素還原劑(美藍和苯甲胺)。
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藻類常具的水溶性光合色素,一部分藍藻類亦有。與葉綠素同存於葉綠體中,與葉綠素不同在其不含鎂原子及葉綠醇,在空氣中、光中及高溫中極易被破壞,因善吸收藍色、綠色、黃色光線,而反射紅色光線,故呈紅色。
硫血紅素血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硫與血紅素不可逆性結合成硫血紅素。正常人血紅素中約含硫血紅蛋白0至2%,接觸過量三硝基甲苯、乙醯苯胺等可引起本症。臨床表現主要是缺氧、紫紺等。
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存於肌肉細胞內的蛋白質,用以運送氧氣。也稱為「肌紅蛋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