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5.0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紫禁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的皇宮。周圍六里,城垣外有護城河環繞。民國十四年成立故宮博物院後,開放參觀。也稱為「北平故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稱天子居住的地方。如:「禁宮」、「禁軍」、「禁衛」、「紫禁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藍合成的顏色。如:「紫青」、「紫黑」、「她喜歡穿紫色的衣服。」
比喻非常受重視,非常受歡迎。如:「這位歌星最近真是紅得發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牆。如:「為國干城」、「萬里長城」。
都市。如:「城市」、「都城」、「城鄉差距」。
紫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以紫微垣星座比喻帝居,所以稱皇宮為「紫禁」。唐.杜甫〈洗兵馬〉詩:「青春復隨冠冕人,紫禁正耐煙花繞。」唐.錢起〈贈闕下斐舍人〉詩:「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禁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城。《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夙御嚴清制,朝駕守禁城。」唐.陳羽〈長安臥病秋夜言懷〉詩:「九重門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不識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認識廬山的全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常用此語來比喻人因陷於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這紫禁城中,東逛西逛,也只能欣賞一隅,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對刻意遮掩的事物難窺究竟。如:「到底誰是天字第一號?不識廬山真面目。」
溥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版社,(正體中文)˙《隨侍溥儀紀實》:1999/01/01,王慶祥,東方出版社,(简体中文)˙《夢斷紫禁城:溥儀的後半生》:2002/07/10,王慶祥,慧明文化出版社,(正體中文)˙《日落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溥儀自傳》:2002/09/19,愛新覺羅·溥傑,慧明文化出版社,(正體中文) 電影˙《火龍: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後半生》(1986,The Last Emperor,李翰祥)˙《末代皇帝》(1987,The Last Emperor,...
李自成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七年(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包圍北京,得到宦官的內應,兩天就占領了北京。毅宗(註1.)登上紫禁城後的景山,縊死於壽皇亭。 清兵入關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內部矛盾逐漸顯露。知識分子的派閥之爭導致牛金星殺害李嚴事件;農民組成的軍隊一旦進入寶庫殿的北京城,立刻為之目眩智昏,嚴正的紀律頓時化為混亂。李自成集團開始自內崩潰。在外,李自成又遭遇鎮守山海關、擁有明朝精銳部隊的吳三桂(註2.),和盤據東北的清軍(1636年改後金為清)兩大敵人。吳三桂因李自成搶奪了留在北京的愛妾陳圓圓,不僅沒有接受李自成的招撫,反而與自己負責抵禦的...
康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稱康熙皇帝。康熙在位期間被臣民稱為「康熙盛世」,死後安葬在直隸遵化馬蘭峪,陵號景陵 生平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政績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