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7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罪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過。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一出》:「休悲我枉屈後,死而無怨。到如今怎知道,番成罪愆。」也稱為「罪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失、罪過。如:「愆尤」、「罪愆」。《論語.季氏》:「侍於君子有三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罪行」、「罪狀」、「罪惡」。
過失。如:「賠罪」、「罪過」。
犯法的、有過失的。如:「罪人」、「罪犯」。
痛苦、苦難。如:「受罪」。
刑罰。如:「死罪」、「判罪」。
責備。如:「怪罪」。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我恰便似墜深淵,把不定心驚膽戰,有這場死罪愆。」
遷善遠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過向善而遠離罪愆。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吾里嘗有陳融,孝慈仁信,不學不仕。鄉人見也,皆自欲遷善遠罪,亦不知其所以然,今也則亡,清風猶在。」宋.陸九淵〈荊門軍上元設廳講義〉:「愚人不能遷善遠罪,但貪求富貴,卻祈神佛以求福,不知神佛在何處,何緣得福以與不善之人也。」
罪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惡過失。《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也稱為「罪愆」。
狂魂怨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冤死而含怨作祟的鬼魂。《三國演義》第九一回:「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馬岱引蜀兵千餘,皆死於水中;更兼殺死南人,盡棄此處,狂魂怨鬼,不能解釋,以致如此。吾今晚當親自往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