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羊躑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杜鵑科杜鵑屬,落葉灌木。幼枝被柔毛及剛毛,葉倒長卵形或披針形,有細鋸齒,具毛茸。春季開黃花,總狀繖房花序頂生,具九至十三朵花,花冠鐘狀及漏斗狀,雄蕊五枚。蒴果卵狀圓柱形。全株有毒,可作殺蟲劑。也稱為「巴山虎」、「鬧羊花」。
躑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徘徊不前的樣子。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二:「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
2.山躑躅的簡稱。參見「山躑躅」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乳類動物。頭有雙角,皮、毛、角、骨都具利用價值,肉、乳可食用。有綿羊、山羊、羚羊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足跡、蹤跡。《漢書.卷一○○.敘傳上》:「伏周、孔之軌躅,馳顏、閔之極摯。」唐.丘丹〈經湛長史草堂〉詩:「偶尋野外寺,仰慕賢者躅。」
2.比喻前賢的行為、功績。宋.蘇軾〈送頓起〉詩:「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躅。」
踩踏。《逸周書.卷九.太子晉解》:「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
參見「躑躅」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躑躅」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