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62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肚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婦女的貼身小衣。《土風錄.卷三.肚兜》:「劉氏釋名有抱腹,言上下有帶以抱裹其腹,按今謂之肚兜,婦女所帶,亦名抹胸。」也稱為「抹胸」、「兜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腹部。如:「肚子」、「肚皮」、「瀉肚」。
俗稱動物的胃為「肚」。如:「牛肚」、「豬肚子」、「炒羊肚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穿戴在胸前的衣物。如:「肚兜」、「圍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婦女所使用的抹胸、肚兜。隋.煬帝〈喜春遊歌〉:「錦袖淮南舞,寶袜楚宮腰。」也稱為「袜胸」、「袜腹」。
抹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婦女用來緊束胸腹,遮護禦寒的小衣。也稱為「兜肚」、「肚兜」。南唐.李煜〈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詞:「雙鬟不整雲憔悴,淚沾紅抹胸。」《紅樓夢》第六五回:「這尤三姊鬆鬆挽著頭髮;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也作「袜胸」、「袜腹」。
兜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婦女的貼身小衣。也稱為「抹胸」、「肚兜」。
2.未成年者所穿的貼身小衣。《紅樓夢》第三六回:「原來是個白綾紅裡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也稱為「肚兜」。
帕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婦女穿著的內衣。遮掩胸、腹,如同肚兜。漢.劉熙《釋名.釋衣服》:「帕腹,橫帕其腹也。」
襴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在女性胸腹的小衣。唐時稱為「抹胸」,宋、明時稱為「袜胸」,清時稱為「肚兜」。《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口裡謅道:『小娘子提起了襴裙』,蓋是福建人叫『女子抹胸』做『襴裙』。」
主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肚兜,女性內衣。《水滸傳》第二七回:「敝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把錦被兒搭,繡枕兒壓,主腰兒香暖塞酥滑。」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