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腦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上指連接大腦半球與脊髓的幹狀部位,包括橋腦、延腦、中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主要部分。如:「軀幹」、「枝幹」、「主幹」、「樹幹」、「骨幹」。
做、從事。如:「幹活」、「苦幹實幹」、「你要幹什麼?」
事情。如:「公幹」、「有何貴幹?」
主要的。如:「幹部」、「幹道」、「幹線」。
才能。如:「才幹」、「幹練」、「幹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腦分大腦、小腦以及腦幹等。腦與脊髓相連接,腦的命令傳達到運動神經下行纖維,脊髓的感覺神經情報傳達到腦的上行纖維,某高度的脊髓受傷時,腦的命令傳達不到這以下的身體各部位,而形成痲痹。人類的腦重量約為1200∼1500g。其周圍由腦脊髓膜包圍,有知覺、運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呼吸等很多中樞,12對的腦神經,經由此發出。愈是複雜需要學習創造等能力的,多半位於腦部。而基本生活所需的,運動、知覺、反射、排泄以及消化等較低級的功能,則多由脊髓負責。腦可說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高級部分。
脊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前角神經元或聯絡神經元,功能是同側或不同側的肌肉上,用前白質柱來傳導。3. 外側網狀脊椎徑:起始於腦幹的網狀構造,終止於脊隨前角神經元或聯絡神經元,功能是影響骨骼肌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興奮作用,用外側白質柱來傳導。4. 內側網狀脊椎徑:起始於延腦的網狀構造,終止於脊隨前角神經元或聯絡神經元,功能是影響骨骼肌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興奮作用,用前白質柱來傳導。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脊椎英文關鍵字:spinal cord 參考書目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合編著,華杏機構叢書,2003年4月,頁175。註2:新編生物學,劉又彰...
神經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約包含了上千億的神經細胞以及數以兆計的神經膠質細胞,腦主要可以分成:大腦、小腦、中腦、橋腦、延腦與腦幹。脊髓--脊髓是一條從腦延伸下來,包裹在脊椎骨內的神經組織,脊髓接收身體各部位的神經衝動,將訊息傳遞到腦或者是直接在脊髓內處理。周邊神經系統的31對脊神經,就是由脊椎的椎骨伸出去的。脊髓若有創傷,通常會影響到身體部位的癱瘓或不協調。<註1> 周圍神經系統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神經纖維,主要由腦神經與脊神經所構成。腦神經--一共有12對,其附著於腦部底面,除了第一對和第二對腦神經外,其餘的腦神經皆源自於
大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經細胞的細胞本體組成,皮質的深部則稱為白質,主要由髓鞘組成。 腦死是判斷死亡的最主要標誌,是指包含腦幹在內,整個腦部功能喪失的狀態。植物人只是腦部功能部份的損傷,與腦死不同。 *引用相關文獻*<註1>奧斯朋出版編輯群/原著,李千毅/譯者,《圖解生物辭典》,台北市:天下遠見,2006年再版。
帕金森氏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因先天基因遺傳或後天環境毒物造成中腦多巴胺神經系統退化,所造成的運動與認知功能缺損。前項症狀包括顫抖、軀體僵直、動作起始困難、臉部肌肉僵硬等;後項症狀包括認知功能低下、情緒溝通障礙、社會退縮等。此病係由英國籍醫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最先提出。也稱為「巴金森氏症」、「柏金森氏症」。
腦神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腦幹所發出的神經,共有十二對,除迷走神經負責支配心臟與胃腸的活動外,其餘都屬頸部以上的運動、知覺神經。
網狀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丘、中腦、延腦所組成的腦幹中央有無數錯綜排列的小神經,因雜亂如魚網,故稱為「網狀系統」。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