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膠體為低水溶性的固體顆粒,它的粒徑介於0.01和10μm之間,它包括溶解性有機物質(如腐質酸)、金屬氧化物、黏土礦物、及微生物等。粗顆粒的地下含水層,也有可能包含5%以上的黏土大小的物質。地下水中細顆粒的膠體,可流穿於水層的孔隙中。地下水中若存在著膠體顆粒,則地下水中部分的污染物,可能會被膠體顆粒吸附或吸收,如此,污染物會隨著膠體在地下水中傳輸,致增加污染物在地下水層中的移動性(mobility)。
膠體溶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散體系中含有微粒分散於其間,其粒徑在10-4cm至10-7cm,則該分散系稱為膠體溶液。分散媒通常為液體,則稱之為液溶膠,例如墨水、氫氧化鋁形成之水溶膠等。分散媒為氣體者稱為氣溶膠,如霧,及微細顆粒之大氣等,分散媒為固體者稱為固溶膠,例如著色玻璃,珍珠等。(參見『膠體粒子』)。
膠體粒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液體中所含之分散相微粒,其粒徑在10-4cm至10-7cm間者。含膠體粒子之液體稱為膠體溶液,膠體粒子或稱膠粒,一般由103至109個原子所組成,可有球狀,棒狀,片狀或線團狀等多種形狀。膠體粒子若是分散在水相中,膠體粒子之表面常會吸附一些電荷而使其表面帶有相同之電性,由於這些相同電性間的排斥力,可防止膠體粒子凝集成較大的顆粒而自溶液中沉澱,這些微子粒子經由布郎運動而穩定地分散在水相中,並具有光學上的丁達爾效應。膠體的觀念並可擴及於以氣相為分散媒的霧或煙,以固相為分散媒的著色玻璃等方面,除了天然形成的膠體粒子,例如天然高分子物質所形成之膠體膠體粒子可藉低分子集合而成的內聚法,及將大物質分割...
膠體穩定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膠體溶液中其微細顆粒能穩定地分散於分散媒中而不沉降之特性。要形成穩定的膠體,這些微細的顆粒必需在分散媒(通常是水)中能維持以微細的顆粒狀態存在,才不致於凝集成較大的粒子,而因重力作用沉降。穩定的膠體溶液其微小粒子因布郎運動,亦即溶劑分子與微小粒子不斷地碰撞,而使微小粒子能穩定地分散於分散媒中,要獲得穩定的膠體溶液,除了其間顆粒之大小必須小於10-4cm外,並且需要防止這些微細粒子之凝集。溶液(分散媒)能對粒子表面造成良好的潤濕作用乃必要條件。此外,若分散媒為水,則膠體粒子表面電荷所造成粒子間的斥力,常是防止凝集沉澱的重要因素。有時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利用其吸附於粒子表面,並對粒子之凝集產生...
土壤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中呈膠體狀態的物體。分別為有機膠體,無機膠體和有機無機複合膠體三類。土壤膠體具有較大表面積,並帶有電荷,吸附性強,有較大的緩衝能力。膠體的分散、凝聚、收縮、膨脹、粘結、粘著等特性,對土壤結構的形成和肥力變化都十分重要,同時對土壤中污染物遷移,轉化以及土壤自淨有重要影響。
  土壤無機膠體是土壤中由粘土礦物等無機物形成的膠體物質。包括層狀鋁矽酸鹽礦物(蒙特石、伊利石、高嶺石等粘土礦物)、鐵或鋁的水化氧化物膠體和矽酸無定形膠體等。這些層狀粘土礦物由於一般帶有較多負電荷、陽離子交換量高(蒙特石80-120mmol/100g)和巨大的表面積(蒙特石類700m2/g,伊利石100-20...
土壤有機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土壤腐植質。包括溶於鹼但不溶於酸的腐植酸(humic acid),酸鹼皆溶的黃酸(fulvic acid),及酸鹼皆不溶的腐植素(humin)三大類。土壤有機膠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約700m2/g,且因膠體表面的官能基如羧基、酚羥基中氫離子的解離而帶負電荷,其帶電量平均為2000m mole(+)/kg。因此對土壤中陽離子性污染具有顯著吸附及交換能力。土壤有機膠體可用人工施用有機肥料加以調節,因此對污染物的吸附、固定及淨化功能十分重要。
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膠體溶液中呈網狀排列的微小粒子,因黏度增加而聚合成的膠凍狀物質。如洋菜即是凝膠體的一種。
土壤無機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中由粘土礦物等無機物形成的膠體物質。包括結晶性的層狀矽酸鹽礦物(蒙特石、高嶺石及伊來石等)、鐵鋁氧化物及無定形礦物。這些層狀矽酸鹽礦物大多帶負電荷、陽離子交換能力高,又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因此對土壤中離子態污染物有較強的吸附、固定及離子交換能力,以減少或緩和其危害性。土壤中氧化鐵鋁膠體亦帶正電荷及大的表面積,對含氧酸根陰離子等污染物(如砷、鉻等)有較強的吸附能力。
氣懸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大氣圈的對流層(troposphere)中,有無數多的微小塵埃粒子,因為這些微粒非常小而且又輕,所以可以一直懸浮在空中,因而稱其為氣懸膠體
  大氣中氣懸膠體的主要來源有:都市污染、工業污染、森林火災、海水擊濺作用、農業活動、風蝕作用、流星和殞石的摩擦燃燒、及火山噴發作用等。
  氣懸膠體可做為凝結核(condensation nuclei),有助於形成雲或霧。大氣中氣懸膠體的多寡會影響能見度(visibility)和太陽輻射的入射量。氣懸膠體對太陽還具有散射作用(scattering),因為散射最強的是紅光,所以在日出及夕陽時刻,若天空多氣懸膠體較多,天空即呈現艷...
膠體分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現象可能存在固體、液體、氣體間,包含有各分離的粒子,為分散介質所分開。任何物質若在分散介質中無法溶解,即可形成膠體分散。所有膠體粒子均為帶電體,其電荷的多寡或正負均不相同,許多膠體分散的穩定性均與其所帶電荷有關。固體在液體中的膠體分散,計有兩種形式;一種會與液體緊緊的束縛,很難由液體中分離,稱為親水性(hydrophilic),反之稱為疏水性(hydrophobic)。固體在液體中的膠體分散,亦可稱為膠體(sols)或懸膠體(suspensoids)。疏水性膠體均為帶電的,其原電荷的形成計有數種方式,可能為正或負。親水性膠體在水中易於分散,其安定性與溶劑的親和性有關,而與所帶電荷(經常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