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89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信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肯定的信念。如:「他的自信心很強,不易受環境影響而動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憑證。如:「信物」、「印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自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任自己,對自我具有信心。如:「他自信一定能完成這項艱鉅的工作。」
信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誠心。晉.袁宏《後漢紀》卷一二:「暉聞其妻子貧窮,乃自往視,贍賑之。其子頡怪而問之,暉曰:『吾以信心也。』其信義慎終皆此類也。」
2.信任、信仰的心。唐.李德裕〈賜回鶻可汗書意〉:「吳楚水鄉,人性囂薄,信心既去,翕習至難。」《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宋金將老僧所傳金剛經卻病延年之事,說了一遍。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夫教會了,夫妻同誦,到老不衰。」
3.相信願望必能實現的心理。如:「我對這次的考試有信心。」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裏,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 活的主動性。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艾瑞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探究式教學法1.1 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1.2 探究教學法的特徵1.3 探究式教學法的優點1.4 推廣探究式教學的困難點1.5 中英文關鍵字1.6 參考資料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Inquiry Instructional Strategy)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討論與操作的機會,使其透過類似科學家做研究的經驗,體會與學習到科學知識、科學態度與科學技能。 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引自楊建民(2009)  在西元十九世紀之前,大多數的教育學者將科學視為知識體系,並將科學直接灌輸給學生。直到西元十九世紀初杜威認為科學不應只是灌輸給學生大量的知識,卻忽略了學生思考的方法與態度...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意旨學校提供學生各種機會,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族群文化內涵,培養學生欣賞其族群文化的積極態度,避免種族的衝突與對立的一種教育。目錄1 目標2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3 何為多元文化教育?4 多元文化課程目標5 我國發展6 參考書目 目標多元文教育的目標主要有五項:1. 建立對其他族群文化的容忍2. 消族種族的偏見與歧視3. 教導不同族群文化的內涵4. 教導學生從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觀點看世界5. 幫助弱勢族群學生發展其學習及對社會貢獻的信心此類教育目標不同於種族優越感教育(ethnocentric education),該種教育方式是讓學生認為...
行為。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與外在環境、個人能力與成就表現等交互作用後的結果,經此過程所產生的自信心會決定其內在動機的高低。因此,自我效能會因任務、事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自我效能的信念除了會決定動機的程度、影響個人對行動的選擇及付出行動的努力程度之外,同時,也影響個人遇到逆境時堅持不懈的程度。 自我效能的來源及向度Bandura提出以下四種自我效能的資訊來源:過去成就與表現(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替代的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言語上的勸說(Verbal P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