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64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蘭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煎蘭草為油來點燈,所以爆出的燈花也稱為「蘭燼」。唐.李賀〈惱公〉詩:「蠟淚垂蘭燼,秋蕪掃綺櫳。」唐.皇甫松〈夢江南.蘭燼落〉詞:「蘭燼落,屏上暗紅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燃燒後剩餘的東西。如:「餘燼」。《文選.曹冏.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為蓁藪。」宋.陸游〈秋夜〉詩:「倦叟投床早,昏燈落燼頻。」
2.遺民。《左傳.襄公四年》:「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晉.杜預.注:「燼,遺民。」
燒毀。《抱朴子.內篇.道意》:「大火既過,時餘不燼草木。」宋.蘇軾〈玉堂硯銘〉:「燼南山之松,為煤無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多數叢生,細長而尖,平行脈。花莖自葉中抽出,花味清幽。品種甚多,如素心蘭、報歲蘭、美齡蘭等。
蘭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一公尺半,葉對生、平滑,葉緣有鋸齒,全株有香氣。秋日開花,花色淡紫,可供觀賞。生於山野、河邊等地。或稱為「香草」。
蠟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蠟燭燃燒時所滴下的蠟油,如淚一般,稱為「蠟淚」。唐.李賀〈惱公〉詩:「蠟淚垂蘭燼,秋蕪掃綺櫳。」唐.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詞:「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也作「燭淚」。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